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简介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 阅读:1353 次 日期:2015-09-25 10:42:12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0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8年10月,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等任务。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历史学系”两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所等五个科研机构。2010年11月,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历史文化学院”,两个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教授14人,副教授2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72%。学院教师主要来自全国重点大学中的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和学术结构。学院有多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成绩较为突出。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量、专著出版数量稳步增长。承担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

学院致力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彩一课”,学院教师致力于提升教学实效,在教学和考试方式改革方面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校内外媒体的多次报道,也多次得到湖北省教育厅专家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教研室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室”。学院在湖北省教育厅“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教学竞赛中荣获多项奖励。学院王海琳教授、张瑞堂副教授、姚桂荣教授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学院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团队。

学院注重研究生人才培养。学院拥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院坚持研究生“三育”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高,在理论功底、工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002 哲学院

哲学院现设哲学系和政治学系,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8人,已经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1人。我院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计划(第一批)1人。学院教师主要来自全国重点大学中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名校,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和学术结构。

学院学科设置齐全。现设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 兼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伦理学2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等17个硕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全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欧洲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和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20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多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近年来多次举办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等全国学术研讨会;聘请著名哲学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为兼职教授。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培育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注重采取原典教学、双语教学、启发式、互动式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摸式,将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上升,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金融行业、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高校教师、公务员、高校辅导员、银行职员、新闻编辑等工作,学生均以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享有良好的声誉。

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中南大校训,本院全体师生正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哲学院的宏伟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当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003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是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学院。1981年获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获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至此,我院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有7个博士点,即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和法经济学;有8个硕士点,即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国际商务。经济学院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科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学科富有特色和优势,研究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原中南财经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教学研究力量在全国财经院校及中南地区一直名列前茅。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大调整时,我校就吸纳汇聚了6所大学的理论经济学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学科点教学研究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内最早开拓了地下经济学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在全国学术界居于领先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五卷本)是目前国内部头最大、最为完整、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开拓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三卷本),被誉为迄今为止国内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资料最丰富、结构最完整、颇多创新的学术著作;同时国际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既注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注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注重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方面积极拓展和深化理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为国家和地方现实经济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的途径。

004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于2002年11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而成,其所属的财政学科涵盖财政、税收两个大的方向。财政税务学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培养从事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以及企业税收筹划的各类高级人才。

财政学科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中原大学财政信贷系,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财政学科的学科点之一。1979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93年获博士研究生招生权,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财政部首批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财政学科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核评估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财政学专业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获批成立“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2010年11月,以学校财政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依托,成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财政系、税务系,财税研究所、中国财政史研究所、外国财税研究所、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设有财政学、税务和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本科专业方向,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开办本硕连读“中英班”、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联合开办“中澳班”。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94人,硕士生157人,博士生86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楚天学者”2人、外聘教授3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9人。

学院教师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被评选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湖北名师”称号,3人(次)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其中1人任副秘书长,1人任常务理事),2人兼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其中1人任常务理事),1人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

财政税务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1)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实力雄厚;(2)地方财政研究成果累累;(3)收入分配、财政史学、政府采购等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4)税收筹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不断创新。

005 金融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1950年成立的金融系和1956年创办的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投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投资经济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的该专业博士点。2000年8月,金融系与投资系合并组建金融学院。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学院曾更名为“新华金融保险学院”。2014年,金融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金融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都是湖北省品牌专业。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下设金融学系、投资系、保险系和金融工程系;拥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工程管理、金融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工程造价等7个本科专业以及金融学(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学(中美班)和保险学(精算方向)3个实验班;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工程、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等8个硕士点和金融、保险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金融学、国民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5个博士点及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还拥有“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科技金融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投资研究中心以及金融、保险、投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5个研究所等,我院金融与投资实验教学区(隶属于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银行与证券、投资与工程、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4个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83人,另聘有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等为合作博导6人和合作硕导100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周骏教授是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荣获2012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张中华教授现任我校党委书记,是中国投资学科的领军人物。朱新蓉教授2012年荣获“湖北名师”称号,2015年荣获“2015-2016年度金融学杰出教师奖”。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15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60余人具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还先后从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迈阿密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多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618人,硕士研究生831人,博士研究生近10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数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各层次的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多次被学校授予学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目前,学院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留学生40余人,与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法国雷恩商学院(ESCRENNES)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项目,与美国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和西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合作建立了“2.5+1.5”联合培养金融学双学士项目,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合作建立了“2+1”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

006 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3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至今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1953年4月,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基础,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10月,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湖北大学,上述政法类院、校、系组成湖北大学的法律系;至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并于当年招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法律专业本科生。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正式恢复。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以原中南政法学院的主体和原中南财大法律系组成法学院。

学院教学与科研机构完善:下设理论法学系、宪法与行政法学系、诉讼法学系、民商法学系、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国际经济法学系及一个实践教学中心,设有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及司法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此外,学院成立了法律史研究所、宪政理论研究所、民商法典研究所、知识产权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军事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人权研究所、侵权行为法研究所等十余个科研机构。取得了博士、硕士、学士及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普高本科生3200余人,博士生200余人,硕士生1700余人;法学专任教师190余人,教授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69人。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法学界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

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历史性重大突破: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等九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也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8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30多个研究方向。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民商法重点学科;在已拥有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经济法学等多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的前提下,2008年,法学学科又整体获得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殊荣,与此同时,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分别获得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称号;此外,法学学科在全国“211工程”院校三期重点项目的申报上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广泛认同。

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现拥有知识产权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拥有四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别是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和国际法学;拥有中国法制史等十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学院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2000年以来,学院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60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千余人;授予学士学位17000余人。

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畅通:在国外分别与美、德、意等10多个国家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内,与港、澳、台及内地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承办和协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校区,校园内小南湖碧波荡漾,九孔桥横卧其上,杨柳依依,绿草如茵;经常性的高水平法学讲座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更使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学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院倡导“博学、韬奋、诚信、图治”的精神。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全院师生员工正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以研为重,立足中南、面向全国,力争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007 刑事司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溯源于1948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至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在原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大学法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公安学院。2009年3月,为顺应法学教育、公安教育改革形势之需要,以原法学院刑法学系和公安学院与为基础,组建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学院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设法学(刑事司法方向)、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四个专业,刑法学、侦查学、治安学三个专业能招收硕士生,刑法学、侦查学具有博士招生与学位授予权的,其中刑法学、公安学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多样化、治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4人(刑法学专业19人,侦查学11人、治安学6人)。全院教师承担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共60余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司法部优秀法学成果奖三等奖、钱端生法学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三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学校拥有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多个模拟法庭、司法鉴定中心等科研、教学机构,为学生开展法学实验教育、培养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充分的设施。法学图书馆资料丰富,藏书特色以法学、侦查学、治安学及边防管理专业为主,突出学术性、理论性。学院师生可利用学校丰富的法学资源。

我院十分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着进行广泛的专业学术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教师中先后有30余名师生曾到欧美著名高校访学。

008 外国语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3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蓬勃。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增设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英语翻译硕士专业(MTI)获得批准。目前,学院三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与两个专业型硕士专业英语口译专业和英语笔译专业齐肩并进、共同发展。

学院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31名,25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或为博士在读,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0名,平均年龄四十多岁,学缘结构合理。绝大多数导师拥有海外教育背景,他们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教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厚。近五年来,我院导师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在CSSCI学术刊物及外国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除专职导师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加入硕士课程教学团队。

我院四个硕士专业的人才培养各具特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突出多语言信息处理的研究,探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发型人才;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突出外国戏剧研究、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与西方文论、文学批评等研究,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突出与经、法、管等学科的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充分利用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突出法律翻译和商务翻译两个方向;法商笔译专业依托学校经、管、法等学科优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法律和商务笔译人才。

我院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并与法国国际教育署、加拿大圣玛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教育基金会等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关系。

目前,学院已经主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承办了“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中南分论坛)”、“内地与香港翻译教学工作坊”、“海峡两岸三校英语专业口译大赛”等活动。这些会议的召开增强了研究生们的科研兴趣,学院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几年来,学院研究生生源背景趋于多元化,生源数量稳定上升,学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均达到100%,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和高度赞扬。已毕业的学生多从事与外语、商业贸易或法律相关的工作,部分毕业生赴欧美等发达国家继续深造。

学院各位老师将继续努力,通过办好研究生教育,使外国语学院能够成为中南地区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鲜明学科研究特色、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基地。

009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学院现下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与新媒体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设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文化传播研究所、涉法文学研究所、中日韩动漫研究中心、戏剧影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正副教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5项。10余名教师获得本科教学奖等奖项和“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了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文化产业特色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了动画特色方向。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影像中南”艺术节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二等奖。

学院重视广泛领域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师生到海外教育机构访学深造。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学生主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和教学基地实习。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东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一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硕士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历年均为100%。

面向未来,学院将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010 工商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于2000年由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农业经济系及计划统计系部分专业发展组建而成,其前身主体为中原大学时期于1949年设立的工厂管理系和贸易系。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贸易与营销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旅游管理等4个系和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国际商务、农村发展、技术经济管理、旅游经济、农村贫困、土地经济等8个研究所(研究中心),拥有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8个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农林经济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市场营销》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概述》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际贸易学》、《农业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3门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现代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与效率评价》团队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农业经济学等8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企业管理(包括公司管理方向、物流管理方向)、产业经济学(包括工业经济方向、贸易经济方向)、国际贸易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13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旅游管理和农业推广等4个专业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管理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等10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40人,硕士研究生650人,本科生31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1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11人,楚天学者1人,文澜学者1人,文澜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子2人,文澜青年学者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国家名师1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位教授受聘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5年来,学院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3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40余项,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各类横向研究课题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乌克兰、瑞典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和英国发展研究所(IDS)、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境外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学院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精品人才”培养战略,扩大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财政部等政府部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学生到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所认可。

011 会计学院(会计硕士教育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1949年12月成立的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和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六省二市主要院校会计学师资集中组建而成的会计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硕士教育中心成立于2004年,主要以会计学院的师资为依托,专门负责会计专业硕士和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

经过几代会计学人的努力建设,学院(中心)现已成为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财政部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拔尖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培育试验区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学科点,学院(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著,整体实力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和学科中位居前列。

学院(中心)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研究方向齐全、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教职工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9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会计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荆楚社科名家1人,全国会计名家1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含后备)5人。

学院(中心)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了会计学等三个本科专业(或方向),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三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其中,会计学科点1978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被批准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5个全国高等学校重点会计学科之一。财务管理学科点在1998年前作为会计学科中的财务管理方向进行建设,1998年单独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2002年以来纳入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公司理财方向)的建设规划予以重点建设,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单独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单独设立该专业的学科点之一,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财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博士后。学院(中心)于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32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教育试点单位之一。

学院(中心)在读博士生70余人,在读硕士生900余人,在站博士后10余人。

012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系现有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经济管理三个系。学院建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人口学、劳动关系学、社区社会管理十一个硕士点以及MPA在职专业硕士和第一年在专业硕士社会工作中招生,并拥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行政管理五个博士点,还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建构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三大学科,实现了经管法多重学科并行发展模式。同时,学院努力完善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多学科均衡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

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湖北省特色学科”,一个“湖北省重点学科”,还拥有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科和专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优势突出,在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

我院学术梯队结构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其中多为国内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要职务。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强劲,其中社会保障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我院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现有硕士生383人,博士生35人,且每年的招生人数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

013 统计与数学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发源于中原大学财经学院1951年开办的统计学系,并在原信息学院的基础上于2010年组建而成,是一个以统计学为龙头,以数学和数量经济学为两翼,涵盖统计学、理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学院。

学科特色突出。统计学为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统计学是我校的传统专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2013年,统计学第四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应用统计、数理统计、金融统计、数量经济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经济统计、应用统计、数理统计、金融统计、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方向)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学院新增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2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教研机构完备。学院设有统计学系、数理与金融统计学系、数学与数量经济学系、大学数学教研中心4个教学单位;配有统计应用实验室、数模应用实验室2个实验室;拥有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金融数学研究所、大数据统计决策分析研究所等4个学术研究机构,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实际部门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

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专业和学历结构合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行政教辅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4人,讲师2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5人;另有2位在聘楚天学者。学院科研工作蓬勃发展。三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20余项、在《中国科学》等一类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课题和科研项目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数再创历史新高,科研成果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培养体系齐全。学院本科生设有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本科专业;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理学学士(精算学方向),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培养理学学士(统计学方向)。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128人,其中本科生898人,硕士研究生201人,博士研究生29人。同时,学院全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青年学术沙龙、“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论坛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校园文化丰富。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成果丰硕。2013-2014年,28人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80余人获得省级奖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学生占全院本科生总数比例达到14%以上,在全校名列前茅。学院还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举办了“一朝芳草碧连天”送毕业生晚会、数学文化节、“统数风华”素质教育论坛等活动,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

社会认同度高。学院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考研成功率一直在全校位居前列。近两年来,我院有70余名学子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名牌高校攻读研究生。

对外交流活跃。学院常年邀请海内外学术界知名学者、专家举行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着经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联合培养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014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由信息技术和安全环境两大工程学科门类整合而成的新兴学院,现设有一个技术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点方向,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五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9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 33人,硕士生导师42人。

随着我国政府在“新常态”执政理念下寻求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升级,学院下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环保与安全管理等特色学科领域切合了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受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高度重视,被列入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范畴。学院把握机遇,专注于互联网金融、经济数据分析、环境与矿山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在可疑金融交易监控、高频金融交易分析、供应链金融、商务智能审计、网络舆情、知识获取、水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大气雾霾控制、矿山减灾救灾、危机应急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近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研究项目三十余项,在各类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学院还承接了中国人民银行、银河证券、支付宝、武钢、湖北烟草、武汉中心医院、南方电网、湖北省安全厅等大量社会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养模式,我院研究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安全与环保监管部门的普遍欢迎,历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是全校研究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薪酬水准最高的学院之一。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瑞典、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学术和人员交流,经常安排学生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留学游学交换项目。

学院建有湖北地区高校中设施最为齐全的信息安全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是湖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单位)、安全与环境教学实验中心、湖北省矿山安全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完备的教学研究环境。学院下设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检测机构,担负全省注册安全评价师、安全工程师以及矿长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为全省矿山安全仪器仪表提供检测服务,是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局、湖北煤监局指定的省内检测和鉴定机构,多年服务于湖北省各个安全领域,成为学院培养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创新基地。学校还投入大量专项经费,每年两次为学院采购最新版国内外专业图书和技术资料。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新一届政府力推的“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契机,把握环保和安全管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关项目研发投入与人才需求成为社会热点的机遇,继续组织引导教师和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实现学院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领先优势和社会影响力跨越式发展。

015 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为国内最早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机构之一,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院于2006年获得本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创新高质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管理学硕士以及法学博士、博士后培养模式,为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批量输送高层次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学院定位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立志于打造一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优势品牌;结合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需要,能担负知识产权理论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将研究生向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方向培养。以此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导师结构,聚集、整合国内乃至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优势资源,开展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2008年9月,以著名学者吴汉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知识产权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前局长田力普教授担任院长,共有博导10名,硕导16名。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聘有110余名分别来自德国慕尼黑马普知识产权/竞争法及税法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德雷克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实务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专兼职研究人员,并安排为学院研究生讲授课程。

学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2005年《知识产权法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知识产权所隶属的民商法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教学团队主持了近百项国家级、省部级、横向课题,获得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院培养的学生创新高质。目前,本院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有160人,形成良好的师生配比,学生可以享受中国足彩网更广的学习资源。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院博士论文两次获全国优秀学位论文提名奖;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分别多次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硕士论文奖;在各类征文比赛、大创项目竞赛中,屡获佳绩;研究生承担的研创项目体现了很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学院研究生每年的年终就业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016 MBA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我国第二批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院校之一,从1994年开始招收MBA硕士研究生,2002年又成为全国首批30所试办EMBA的院校。在十余年的教学历程中,以清晰的培养目标、特色的教学实践、周到的管理服务,把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紧密结合,造就了一大批能熟练运用现代财经分析工具和能从容应对市场经济各类法律事务的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走进政府和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凭借着深厚的底蕴,其内在价值不断得到学员和社会的认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成为培养未来企业领袖的摇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是于2004年在学校MBA教育中心的基础建设起来的专门从事MBA 和EMBA教育的商学院。学院集教学、科研和管理于一体,下设行政办公室、MBA项目办公室、EMBA项目办公室、EDP项目办公室、职业发展办公室、校友服务办公室、国际交流办公室、国际认证办公室,拥有科研机构——中外MBA教育比较研究中心、“中华财务”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企业价值研究中心,以及战略管理等19个开放式课程教研室。学院在校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能包括:MBA和EMBA的招生录取,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教师的聘用管理,学生的管理和评价,学生的毕业和职业指导,国际交流,校友服务,案例和MBA教育的研究,教学设施的规划和管理等,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MBA教育、科研和管理服务体系。

目前,MBA学院的教育项目有全日制MBA、非全日制MBA、非全日制EMBA及EDP项目,提供了包括专题报告在内的70门MBA课程和43门EMBA课程,拥有独立的MBA教育设施,包括专为MBA和EMBA学生提供的教室、阅览室和学生公寓等。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学院的声誉和价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07年9月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荣登“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十五名。2007年9月,由《世界经理人》周刊、《蒙代尔》杂志中文版编制的2007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MBA排行榜”在香港发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位居第三名。2008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更进一步,荣登“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十四名。2009年12月,汪海粟院长获“全国MBA教育管理突出贡献奖”。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荣登“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十三名、“中国最具价值MBA”第九位。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被《世界经理人》杂志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MBA前三名。201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荣登“201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十二名、“中国最具价值MBA”第八位。

2011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通过国际MBA协会﹙Association of MBAs,简称AMBA﹚认证,成为大陆地区第七家AMBA国际认证成员。2014年10月9日,以优异成绩通过国际MBA协会﹙Association of MBAs,简称AMBA﹚复评。

MBA学院的使命:“办社会需要、特色鲜明的MBA教育”。

MBA项目的使命:“培养财经与政法融通、专业与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

EMBA项目的使命:“培养能影响中国和世界的业界领袖”。

学院的发展战略:实现以“特色、特长、特区”为核心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特色,即发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三个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比较优势。特长,即教师必须学有专攻,做到科研、教学和实践并重,能满足MBA教育系统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需要。特区,即学校赋予学院实施教育改革的权利和空间,使之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实验区。

MBA项目实施以“问题、能力、责任”三个导向为核心的组合战略。问题导向,即教学要密切联系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能力导向,即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综合素质。责任导向,即通过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的变革,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EMBA项目实施以“决策、整合、创新”三个导向为核心的组合战略。决策导向,即培养在复杂环境中领导者的判断和抉择能力。整合导向,即提高对组织内外部资源识别、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创新导向,提高跟进前沿、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017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我校于1997年12月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权,并于1998年春季开始招收首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第二批增设的5所法律硕士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06年经设在我校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科学论证,全国试点培养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我校又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培养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的五家招生单位之一。

我校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于2001年成立,专门承担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为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分委员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博士生导师吴汉东教授担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导师组组长。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和行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

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心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品牌特色的法律硕士教育经验,形成了“整合资源、多元并举”的办学模式,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既有坚实的基础和依托,又有自身鲜明的品牌特色和定位。

“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求创新”是我校的教学传统,根据法律硕士各专业特点,中心分别制定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相互融通而又各有侧重。在学制、学时、课程设置、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法律硕士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基础条件、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目的等因素,做到了在定位应用的同时而又因人而异。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导师专职指导与校外专家合作指导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实现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从理论到实务的“知行兼修”。

中心十分重视实践应用教学,已与广东、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的各级司法实践部门合作建立了多个专门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定期的学生实践锻炼、课题联合攻关等形式,构建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模式。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条件严格,培养效果突出。在历年的司法考试中,一次通过率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毕业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部分在国家各级政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就职,在业务水平、专业素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不乏已担任各级主要岗位领导的毕业生,各用人单位对我校法律硕士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综合能力以及思想素质方面均有较高的评价。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湖北省研究生招生考试信息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