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与参加今年事业单位面试的同学聊天,有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问:“孙老师,这两道超级难题该怎么答?”这两道都是2月12日银监会的面试真题,分别是:“请你说一下,你最艰难的一次沟通经历”和“领导让你起草一份监管规则,没有范例,没有以往同类规则参考,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同学们普遍认为这两道题是难题,而且还认为是“超级难题”,稍感诧异,因为这两题的确达不到所谓“超级难题”的水平。经过交流沟通,我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同学们 “在压力之下的单纯”和“困难之中想不起别人,套话之外想不起举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稍微分析一下这两道题,第一题,最难的一次沟通。同学们说,拿到这一题,就懵了,然后拼命的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发生过哪些艰难的沟通,猛地一想,好像没有,再仔细想想,有,比如:我小时候特想买一个什么东西,很贵,爸妈不愿意给我买,我是如何说服他们的;大学寝室里我和室友有矛盾,最后我是如何化解的等等,然后刚要答题,又想,我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说这些合适吗?说服我妈给我买衣服,显得我很狡猾,说与室友有矛盾,显得我人缘不好,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于是就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其实,这样的题很好答,不用首先往自己身上想,锅底掏红薯,先捡熟的挑,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课堂上的面试题本了,所以,这里只需要把题本中的人际沟通题中你答的最好的那题转换成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就行了,只需要把题中的“领导”换成“老师”或者“辅导员”,把“同事”换成“同学”或者“班委”,只要人物和你的生活比较接近,然后把事情的背景铺垫好就可以了,比如:在大学,我是班委,一天我和班长一起做了什么好事,结果辅导员只表扬了我而没表扬班长,班长很不爽,你会怎么处理?”这道题相信大家都能答的很好。
所以,在考场压力之下,一时没思路,大家不要那么单纯的真的像题目要求的那样往自己身上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事,要学会利用培训中你很熟悉的那些资源,移花接木。
第二题,领导让你起草一份监管规则,没有范例,没有以往同类规则参考,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听完这题同学首先想到,惨了,这咋办?说自己马上学习监管的相关知识,好像又来不及了,于是又陷入了沉思。反正觉得答这样的题没话说。
那么碰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请大家记住,“困难之中要想起别人”“套话之外要想起举例”,这样,干瘪瘦弱的答案就会变得丰满充实起来。比如,题中我身处困境,没范例,连同类型参考的都没有,怎么办?此时,要想着求别人帮忙,“此时我会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这好像也是一句就完了,而且还是句大家都会说的套话,大而空,所以,“套话之外要想起举例”,请人帮忙,怎么帮啊?举个例子说具体点不就行了?“我会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我一起深入一线,调查我们行业的工作经常会在哪些环节,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容易出现漏洞”,这样,说出的答案就显得很有内容。
就本题而言,不仅可以请别人帮忙,还可以请别物帮忙,比如“我还会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找其他行业的监管规则,在格式,体例等方面可做参考”。
在接下来的“如何展开调查”这一块,同样也可以用举例把内容进行扩充——“在调查之前,我会确定调查对象,将本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如高管,中层干部,基层干部,普通职员,然后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每个层次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如果觉得还不够丰满,还可以再举例,“我会在法律及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用多种手段记录调查过程,如笔录,录音,录像等。”
总之,合理的举例会让你的答案更丰满,更完整,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更个性化,从而淡化答题模板,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调查之后,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找出内在规律,然后起草相应的监管内容,并邀请专家学者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说呈送领导,听取意见并修改,然后定稿就可以了。
所以,这两道真题告诉同学们,第一,压力之下不用太单纯,要多多利用培训材料中自己熟悉的资源;第二,答组织管理题或者应急应变题时,“在困难之中要想起别人”,自己不会的,或没时间做的,可以请同事帮忙,并不一定自己亲自把题目中的任务全部完成;第三,“套话之外要想起举例”,如果答题时,除了套话,除了模板,没别的话说了,记得多举例,这样,不仅能使答案充实起来,还可以弱化模板,使自己的答案个性化,让考官向你投出欣赏的目光。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