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黄帝陵。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在古都西安正北方188公里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黄帝陵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古葬类第一号。黄帝陵所在地桥山总面积567公顷,前有沮水,群山环抱。山上广植松柏,四季常青。黄帝陵区分庙前区、庙区和陵园区。据史载,黄帝姓公孙,号轩辕,亦称有熊。5000年前,黄帝率夏部落从洛山南下,东渡黄河,与九黎族的蚩尤激战,逐鹿中原,获大胜,被各部落拥戴为联盟领袖。黄帝创文字,定数算,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开创了古文化。几千年来,黄帝作为“ 人文初祖”的形象,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长久的崇拜。相传汉武帝征讨朔方,路经此地,始建祭台,以后历代均有修葺。
中华儿女尊祖情深,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多种多样的记载。据《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抱朴子》:“《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故司空张茂先撰《博物志》亦云:‘黄帝仙去,其臣思恋罔极,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祀之。’”从而可见,黄帝逝世后,群臣就有怀念、尊崇、祭祖之举。《礼记·祭法》载:“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颛顼,郊鲸而宗禹。”传世铜器“陈侯因敦”铭文有“高祖黄帝”,证明战国时四齐王室也自谓黄帝的后代。《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三年(前422)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秦末农民起义,刘邦立为沛公时,也曾“祀黄帝”。
西汉王朝建立,刘邦班师入关后,曾率群臣祭祀。汉武帝即位,亦重祭扫。据《史记·封禅书》载: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汉平帝时,王莽摄政,曾祭五帝于四郊,后篡汉称帝,自谓黄帝之后代,于长安城南起九庙,首为“黄帝初祖庙”。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于建武二年(25),“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黄帝位于丁未之地。”不断进行祭祀。到明帝、章帝等继位,亦循其旧。《后汉书·礼仪志》还专门记载有“ 黄郊”的仪式,规定每年“立秋”之前18天郊祀黄帝。“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有命》。”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或因战乱而中断,或因桥山异说分歧,或因为庙祭与陵祭而留下不同记载,但总的趋势是绵延不断。而且除了帝王祭祖之外,名人祭祖赞颂黄帝之作也流传下来。如三国时曹植的《黄帝赞》。
唐王朝建立,仍行郊天及祭五帝之礼。在唐代,还有李白、杜甫、舒元舆等人赞颂黄帝的诗词传世。宋王朝建
立,太祖开宝五年(972),鉴于黄帝庙址“地势甚隘,弗便于尊崇,乃移于桥山之东( 即今址),祭祖活动相沿”。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二月庚戌,“ 始祭三皇五帝四王。”“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羲于陈州,神农于亳州,轩辕于坊州。”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继者成宗元贞元年(1295),于大都(今北京)明照坊建三皇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及历代名医像。明王朝建立,洪武四年(1371),遣中书省管勾致祭,二十九年(1396)秦王遣专官致祭。此后,永乐、宣德、景泰、天顺、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年间,明王朝均派遣专官致祭者14次。
清王朝建立,力倡满汉一家,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世祖福临顺治八年(1651),遣专官致祭黄帝陵。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派遣专官致祭者28次。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海战清廷败签《马关条约》,割台湾与日本,抗日领袖之一台胞丘逢甲战败后回到大陆,痛心地写下了“袖中一卷英雄传,落日来登黄帝陵”。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次年清廷与侵略者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这时鲁迅在日本留学,深为爱国热情所激励,题写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示了他对黄帝的怀念和为祖国献身的壮志豪言。光绪三十四年(1908),同盟会陕西分会李仲特、井勿幕、郭希仁等,组织陕西、四川、甘肃、山西、广东有关人士,于重阳节到黄帝陵致祭,誓言共赴国难,艰苦不辞。
民国七年(1918),于右任由陕北赴关中,清明节拜谒黄帝陵,赞颂黄帝功德。后约友人将黄帝功德编成《黄帝功德纪》一书传世。民国二十四年至三十年(1935—1941),国民政府、陕西省政府曾多次派遣专官祭祀黄帝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在两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的清明节,中国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林伯渠),携带毛泽东撰写的祭文到黄帝陵致祭。这是国共两党首次共祭黄帝陵,对唤起全国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巨大作用。民国二十九年(1940),华侨领袖陈嘉庚率“ 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到重庆和延安访问之际,满怀深情地致祭于黄帝陵前。民国三十一年(1942),蒋介石题写“黄帝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 年—1962年每年均举行祭奠,由陕西省级领导主祭。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黄帝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古墓葬第一号,有中华第一陵之称。1980年恢复公祭,随着改革开放,海内外同胞谒陵祭祖者日益增多,清明节祭祖规模日益扩大,原有条件难以适应祭祖盛况,国家领导人提出进一步整修保护黄帝陵。!1992年8月,整修黄帝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同年10月成立黄帝陵基金会,李瑞环任名誉会长,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支持下,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黄帝陵初步展现出空前的”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气势”。在此期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1994年清明节李瑞环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在陕西考察工作期间,专程赴黄帝陵参加祭奠。此后,每年清明节都有国家领导人参加公祭。祭祀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旨在新睦九族,和合万邦,消弭战祸,趋于大同。公祭黄帝陵,是以官方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唐朝将祭祀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暗无天日的时候,中华民族总是凝聚在黄帝周围。尽管某种时刻,中华儿女也发出过愤怒的呼叫或凄厉摧心的呐喊,但是,一刻也没有放弃为建设家园和促进祖国的进步而努力。尽管历史上民族之间或某一民族内部,也发生过冲突或战争,也曾造成国家的暂时分裂,但最终仍归统一。这才使中国在古代就成为发达的国家,为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践踏、欺凌,但从鸦片战争到八年抗日战争,优秀的中华儿女高举反抗侵略的旗帜,前仆后继,坚强不屈,用自己的智慧和血肉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与中华民族继承了黄帝艰苦创业,坚持正义,酷爱和平自由,反抗压迫,精诚团结,建设祖国的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节日.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