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据报道,在山东聊城市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书法、英语、朗读、国学课,唯独少了数学课。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于2013年起尝试取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程,至今已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
对于该校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噱头。因为该校在二年级时,开设有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虽然校长称之为“玩数学”,但网友觉得这其实还是“数学课”,只是教学方式不同而已。还有人认为,这样的改革价值不大,到了三年级不还是要上数学?
【标准表述】
[辩证分析]
支持观点:不可否认一二年级的学生里,有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并且具有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的,但总体来讲,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性特征还是明显的,那就是记忆力好,逻辑性差。同样的数学题,6岁的孩子可能要一天才能弄明白,而8岁的孩子也许不到一个小时就掌握了。
反对观点: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开设数学课,是国家课程计划的统一要求,取消数学课既违反规定,又背离教学规律,误人子弟。
[综合分析]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事实上,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这种不知其所以然会让学生在没完没了的“难题”陪伴下,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渐渐失去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嘉明一小因材施教,把学生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比以牺牲孩子天性为代价让他们不能为而为之更有意义。
早在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就取消了一年级数学必修课,只上数学活动课,直到二年级才上数学必修课。几年后,上海市爱国学校也将一年级的数学课全部取消。“实验”的结果是,试点班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数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在英国、西班牙一些欧美国家,小学生到三四年级才开始逐步接触正规的数学课,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参考对策]
一方面,并非完全取消,而是转换形式。无论取消还是保留,最终考量的还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更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实际上,这些取消了数学必修课的学校,并不是不让学生学习数学,而是把必修课改成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奥妙,逐渐培养兴趣。
另一方面,改革不能一刀切,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参与。一些学校在推进改革时,由于只有某个校领导的一腔热情,导致家长反对改革,或者校领导一换,改革就不再继续。要让改革长期推进,形成学校的自身特色,就要改变由个别领导主导改革的模式,形成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