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24岁的陕西男子高某顺穿着黑色西装,出现在凉山州会理县救助站。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钱包被偷,没钱回家过年。最终,会理县救助站按规定给了高某顺一张到攀枝花的车票。事实上,高某顺的“跑站”经历,并非个案。这是一种还不被人熟知的职业乞讨方式,行内称作“跑站”。
“跑站”就是一群身体健康且没有遇到困难的人,游走全国,编造各种凄惨遭遇,专门到各地救助站及政府部门求助骗取钱财。其不但干扰了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使得政府财政落入不劳而获者手中,并由此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那么“跑站”的原因具体是因为什么呢?一是市级救助站通常都有“不给受助人员现金资助”的规章制度,而且一旦发现前来求助的是“跑站”的,往往会拒绝救助;二是许多县级救助站仅仅只是民政的一些工作人员兼任,他们与专职救助工作的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同,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核查的手段,往往就会出现被“跑站”者蒙骗的情况。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跑站”的不良行为呢?首先应该在各地救助站,包括妇联、团委等单位安装全国联网的救助系统人员名单查询,对于同一多次求助者,如经查实系职业跑站人,立即被纳入救助黑名单。同时,该救助站的信息系统应该与公安部门联网,以此核实这些人的具体信息,到底需不需要救助,而不是仅由救助站工作人员凭经验进行判定。
其次对当前的救助管理相关规定以及处罚规定进行细化和补充。严禁“跑站”人群钻空子。
在救助时工作人员要分清具体情况,既不能对所有“疑似”流浪乞讨的人员都不予救助,也不能让别有用心者钻了法律和道德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