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如果要列举十一假期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新闻,“雾霾来袭”显然当仁不让。从7日开始,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和霾天气,导致北京、河北等地空气污染严重。不过从11日夜间开始,一股较强冷空气抵达华北、黄淮等地,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趋于结束。然而,根据气象预报,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将再次遭遇雾霾天。
【标准表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在雾霾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治霾成为地方政府民生领域的头等大事。不仅空气净化器在家电行业异军突起,各种“治霾神器”也在一些地方粉墨登场。我国频繁出现的雾霾,主要指PM2.5这类小颗粒污染物,气象条件不好时,可能会在近地面两三百米处形成污染层,如果使用多功能抑尘车进行喷雾,也只能在几十米内,对PM2.5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见,依靠“治霾神器”来治霾,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
雾霾的经常出现,说明治理力度亟待提高,但另一方面,它表明必须承认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治霾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但承认治霾的复杂性与治理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治霾的懈怠与不力找借口,相反,愈是认清治理的难度,愈是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与行动来应对。
【具体措施】
治理雾霾,还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好,也不要满足于把眼前雾霾一驱了之,从这里吹到那里。要摆脱“神器情结”,须寻求从污染源头治理的科学良策。
一是要在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上下功夫。要建立一套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仅要全面,更要细致;要以法律的强制力逐渐淘汰落后、污染产能项目,倒逼污染企业不断向转型升级过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对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标本兼治。对于工业污染要实行重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燃煤企业要提高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减少煤炭消耗量;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要逐步淘汰或者限行,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燃油改燃气,做到种种“治本”之措同时也推行严格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理等“治标”举措。
三是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污染者和治霾不作为者,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四是增加绿化面积。购买绿化树种植,多增添一些绿色,多建一些街头公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