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有近60万个村庄的中国,现存古村落约5000个,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古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上古时期。但随着农村经济活动的转型、村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些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传统古村落日渐落寞,古民居日显颓势,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乡愁”正在悄悄流走。
传统古村落中大都存有供奉祖先和神灵的祠堂、庙宇,各姓氏大多有流传久远的家谱,家规祖训条分缕析;古村中的牌匾、楹联、碑文上也记载中国人修身、治家、经世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耕读传家”“贵和尚中”“礼义廉耻”“谦和好礼”“崇学向善”的文化处处彰显。
重庆的四合村“诚信赢天下”、山东的万家村“立德树人”、浙江的荻浦村“百善孝为先”、甘肃的哈南村“尽忠报国”、广东的鹏城村“忧天下担道义”……这些村落中所展现的诚信待人、邻里和谐、孝悌为本、敬畏自然、崇文重教、与人为善等传统价值观,促使人们思索,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神生活缺失了什么,在道德方面应该如何提升、完善?
中国的众多村庄,特别是南方的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和空间布局上高度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福建龙岩的培田村依山傍水,藏风聚水的理念表露无遗;湖南永州的涧岩头村整个村落以“祖屋”为中心,随人口增加左右对称加偏房,“中和”文化处处展现;浙江台州的李宅村,“囍”字结构的李家大宅把“修身齐家济天下”的儒家理想融入其中。再如徽派建筑的高墙大院所体现的富不外露,川西民居木穿斗结构所带来的朴实飘逸,“一村一风情”的美好景象避免了“千村一面”的窘境,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遗憾的是,曾经的“一村一风情”渐成记忆,各地新出现的自然村面貌趋同,这不得不令人思考什么样的乡村是时代所需?难道人人上楼、户户改水改厕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在拍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乡村的开发建设,文化这个“魂”不能被忽略。努力挖掘民族建筑的美,让中国足彩网人了解古村美之所在,让古村远去的步伐慢些、再慢些,需要中国足彩网人做出努力。
然而,享受现代文明的人都不能忽略他人应有的权利,毕竟生活在老房子里的种种不便,制约着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必须让古民居的拥有者共享文明进步。在欧洲很多国家,建筑外表几百年未曾改变,但不等于说室内也经久不变。房内可合理改造,提高舒适度;民居外貌的修缮注重修旧如旧,而不是推倒重来,只有这样才利于古村落的保护。
其次,要让暮气沉沉的古村重新焕发活力。如今生活在古村落中的人群以老人、孩子为主,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在改造老房子,使其更适宜居住的同时,古村落应挖掘创业机会、寻找发展机遇,让年轻人足不出村就能拥有较好的经济收入。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让这样的设想成为可能,电子商务的普及也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希望。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媒体传播的方式“鼓”与“呼”,实实在在助推了一把乡村旅游热,给许多古村带来了游客与商机。
审视古村现状,不禁感慨,如果提前三十年就开始保护传统古村,那留给今人的古村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历史不可能重新来过,保护传统古村落,重在当代,重在眼前,必须行动起来!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对策】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违背社会发展的“复古”,而是要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经济发展。引入先进生活设施的同时,还要保证村落原有的结构基础不被破坏。
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在当地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可以充分利用古村落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实行专项拨款,地方增加相应的配套资金,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古村落保护才能有充足的资金,才会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