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是国家及重庆市紧缺人才重点专业,按照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原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更名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专业代码:520206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所属门类:资源开发与测绘
所属学科:地质工程与技术类
开设背景: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三峡库区蓄水后,引起的地质滑坡以及库区消落带诱发大量环境地质问题,需要大量的地质灾害处理和防治的高端技能型地质人才。通过市场调研,重庆和四川每年需要各类地质人才约1000人,而供需比为1:2,随着国家将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的实施,结合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地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从事生产一线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培养中国足彩网的地质人才,更有效地服务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院于2008年开设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开设此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前景广泛。
案列1:2015年6月24日18时40分许,重庆巫山大宁河江东寺北岸突发大面积滑坡,引发巨大涌浪,造成对岸靠泊的13艘小型船舶翻沉,1人失踪,4人受伤。
案列2:2009年6月5日下午3时发生的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滑坡事故,至少有87人被埋。经过一夜的艰苦搜救,救援官兵发现未垮塌的山体部分有非常明显的裂缝,经现场分析仍有滑坡可能。重庆山体滑坡事件已造成26人死亡。
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重庆,辐射西南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基础理论与相关专业技能,适应西部地区从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工程勘查、国土资源调查等工作需要,具有识别灾害类型、提出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进行地质测绘、编制地质图件及地质报告等能力的地质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测量技术、普通地质、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水文地质、遥感地质、灾害地质、地灾勘察技术、地灾调查与评价、地灾防治技术、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并完成有关的实习实训。
核心课程:工程岩土与测试、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地质灾害勘察、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地质勘察、环境、地震、建筑、道隧、桥梁、水利、矿山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地质灾害监测、调查、评价、预报与治理的日常技术工作。
就业单位:重庆市区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渝北区、长寿区、黔江区、巫山县等),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南江水文与工程地质队、107地质队、205地质队、208地质队、607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海航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测试中心、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第八勘测院、中煤科工重庆研究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
就业岗位:国土部门技术员、安监部门技术员、地质勘查单位技术员、工程勘察单位技术员等岗位。
职业发展:毕业后担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员,2年后可评助理工程师,6年后可评工程师,12年后可评高级工程师。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后,也可担任技术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如地质灾害勘察项目负责人、地质单位下属部门负责人、地质单位负责人或总工。进入国土管理、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初期可担任乡镇国土所工作人员、区县国土局地质环境科和地质环境监测站、省市国土局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
实习实训环境:本专业建有武隆地质灾害实习基地、中梁山野外地质填图基地、万盛普地实习基地等多个野外实习基地,校内有岩土工程测试实训室、矿物岩石实训室、地球物理实训室、水文地质实训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场所,并申请建设成重庆市级地质灾害科普基地,可满足学生学习中的实训教学要求,并为提高学生技能及专业素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优秀毕业生典型:
王骏:四川自贡人,地质灾害与防治081班毕业生。2011年6月毕业后,进入重庆煤科院水文与物探研究所,从事地铁及轻轨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工作期间,通过大学的扎实专业学习,能较好地完成单位分配的任务。参加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成绩及面试成绩优秀,顺利被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录取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读研期间,参加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山区重大泥石流、滑坡勘查”、“北川幅地质灾害调查”等项目的野外及室内工作,通过自学ArcGIS、Envi等软件,协助相关科研单位完成了一系列的专题图件,获得了对方的好评。同时,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部,发表了论文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篇。
师资力量:
李东林:男,1969年11月生,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工程力学》、《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等理论教学及《地质填图实习》、《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主研完成了十余项地质科研项目,主持、主研在研科技项目多项,主持完成及在研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项目各一项,主持重庆市视频公开课《地质灾害识别与防治》建设,公开出版教材《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治云:男,1968年2月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主要承担《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以来一直受聘于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兼职),曾先后主持和承担重大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3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高彩霞:女,1983年4月生,博士,工程师。2010年1月与2015年1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别先后获得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硕博研究方向均为能源矿产沉积学及其应用,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先后参加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课题与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ISTP检索3篇,中文核心4篇,科技核心2篇。
李红:女,1984年生, 201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应用研究,现担任《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质分析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参与了“利用斜坡树木生长信息进行滑坡预报研究”等多项市级科研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覃伟:男,1981年7月生,2011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主要讲授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等专业课程,公开发表论文2篇。
蒋洪亮:1983年2月生,本科学历,实验师,实训教师,主要担任地质、矿地、地灾专业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作。发表论文多篇,长期从事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曾获:学院“优秀班主任”,“先进班主任荣誉”称号。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