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老城治理还是新城规划,留给“路边摊”“临时集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些流动摊点串起了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但与此同时,流动摊点也存在无序经营等问题,引发消费纠纷、影响市容市貌。流动摊点该何去何从?
认为,对流动摊点的治理是发展的应有之义。相关管理部门既要依法整治、根除顽疾,也要重视民意,保留合理必要的供应。
第一问:流动摊点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利益驱动的原因、市场需求的原因、外来人员涌入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
1.利益驱动是流动摊贩产生最直接的原因
有利可图是流动摊贩产生且屡禁不止的最直接的原因。由于流动摊贩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因此成为低收入家庭和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外来人员等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第一选择,而且由于流动摊贩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强、经营内容调整快又不承担办证费、税收、店面承租费或摊位费等等各项费用,流动摊贩的经营成本低。
2.市场需求是流动摊贩产生的内在原因
城市中的商业、服务网点无论从商品供应、商业布局、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的能力,都无法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市场需求,而流动摊贩却以其商品价廉、经营方式灵活、购买方便而正好弥补市场需求的不足,满足了一定的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因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地。
3.外来人员涌入城市成为流动摊贩产生的推动力
4.就业压力增大是流动摊贩产生的社会原因
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流动摊贩产生的制度原因
第二问:流动摊点存在的意义
流动的摊点,移动的“便利店”
满足市民需求,提供就业机会
流动摊贩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的部分生活需求难以被有效满足,流动摊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需求空白,让市民消费更方便且成本低廉。与此同时,解决了部分人群就业难的问题。
流动摊点让大街小巷变得有活力、有魅力,而不是样板化的千城一面。有小货摊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互动,会带来信息和资源的交流。路边摊让人觉得城市不只有钢筋水泥,还充满了人情味儿。人情味儿还体现在,流动摊贩多为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有了摊位,就有了收入来源。
第三问:流动摊点存在的问题
摊位不大,问题不小
从“便民”到“利民”,流动摊点亟待规范化
1、影响市容市貌,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
流动摊贩没有固定门店和经营场所、走街串巷、随意摆摊设点,破坏良好的城市秩序,并且在经营中产生的废弃物随地乱扔以及产生的油烟等都影响环境卫生,从而严重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2、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扰乱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于流动摊贩既不办理营业执照,又不依法纳税,导致国家税费流失,损害国家利益。并且流动摊贩无固定门店,不需支付店面承租费或摊位费及管理费等。流动摊贩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有门店或摊位的证照齐全的、依法纳税的合法经营者,其经营商品价格比正常市场价格低,吸引了一定的消费者,这对正规市场造成了冲击,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妨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摊位往往集中在人流量大的路段,越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生意越红火。这极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妨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造成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第四问:如何整治?
为了规范流动摊贩,各个城市没少花心思、费力气。近些年针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拉网式站街巡查为主,对所有无经营执照的流动商贩进行取缔。第二阶段是2009年前后多地实行的“疏堵结合”式管理。
精细化服务,法治化管理
便民商贩和城市环境,能够“两全其美”
针对流动摊贩,可以采取法治化、精细化、社区化三种方法进行管理。
法治化,即先以法规范,再依法管理。要严格执法,但管理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元,适当简化现行的摊贩登记制度。流动摊贩治理难,是因为目前过多依赖审批等传统行政手段。按照“条块分割”的职能部门许可证来管理商贩,肯定收效甚微。我们需要认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商贩有无执照,而是如何便民利民、保护弱势群体。
精细化,即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监控与分类的管理,在执法过程中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流动摊贩的性质和特点,细化工作方法,巩固治理效果。
社区化,即兼顾生存和秩序需要,持续推行人性化、科学化的分类治理模式。听取居民意见,整合社区资源协同参与治理。相关部门应调整思路,先将流动摊贩视为“服务对象”,再作为“管理对象”。
应该把摊贩也当作城市的主人,赋予权利和义务。而不是简单将其视为被整治对象,“一刀切”式取缔。治理的关键,在于鼓励商贩一起参与维护城市环境。以开放的心态正视流动摊贩的存在,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流动摊贩要管得住,更要管得好。真正的城市之美不在于整齐划一的街道,而在于包容和活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邀请市民共同参与建设。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等“基因”。流动摊贩,是城市“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车水马龙中的热豆浆、转过街角的玫瑰花,赋予了城市人情味儿,让城区“活”了起来。为留住这份人情味儿,城市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为摊贩创造融入的条件和共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