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化学及物理学科,于2003年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组建,迄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红河学院最早成立的三个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化学、物理学、冶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下设物理、化学、冶金三个系,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本科专业,有云南省“有机化学” 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地方特色资源利用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化学重点专业、省级化学教学团队、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校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化学学科为云南省硕士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冶金工程为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13人;理学院有教职工总数65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实验教辅人员5 人,专职总辅导员2人,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 1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34人,在理学院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名师工作室1个,红河州州管专家1人,红河州十佳科技创新人才1人,红河学院教学名师2人。
理学院实验楼建筑面积8000余平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3000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拥有分离分析与新材料化学研究室、优势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室、光化学与有机催化实验室、食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冶金分析实验室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科研实验室,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仪、高速自动比表面与空孔隙度分析仪、燃烧合成装置、微波消解仪、小型真空冶炼炉等大型仪器设备。
理学院立项项目达130余项,总经费近2000万元。科研项目立项近80项,经费总计800余万元。其中,国家公益性项目1项119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548万元;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116万元;教育厅、州科技计划20余项近30万元;校级50余项近40万元。立项项目大多是与地方经济相关的应用类基础研究项目。
专项项目立项60余项,经费总计近1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近1000万元;化学硕士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重点学科、高校重点实验室、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省级专项项目16项近600万元。校级重点学科、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近150万元。
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EI、ISTP收录200余篇,核心期刊近200篇,获得专利授权9项。
学院始终秉承学生为本,教学保障,科研创兴,应用增效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学生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地方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基础较为厚实、成果较为丰富、社会服务有效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面向地方冶金、化工、食品和药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检测、教学等行业岗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理学院专业列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1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082702 |
2 | 冶金工程 | 080404 |
3 | 化学 | 070301 |
4 | 物理学 | 070201 |
食品质量与安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标准与法规,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生产经营、安全评价、进出口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主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添加剂、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动植物食品检疫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就业部门包括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农业部门的质检中心、工商部门的检测和监管机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企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管理部门,食品企业的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社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的营养配餐部门。
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和钢铁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课程设置,奠定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基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根据红河州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立足冶金支柱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主修课程:
物理化学、电工学、工程制图、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有色冶金学、钢铁冶金学、冶金设备基础、冶金原理实验、冶金学实验、金工实习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冶金及与冶金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还可在化工、材料、环境工程、检验检测等行业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
化学
培养目标: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课程设置,奠定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基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它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化学设计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化学工程基础实验、食品贮藏与加工、天然产物化学、波谱学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材料制备技术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在食品和药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化工环境检测等岗位就业作为。
物理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或专业技术,受到一定的基础或应用研究的训练,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光电子技术基础、激光物理、电磁光学、软物理、原子核物理、天文学、宇宙学初步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相关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亦可到企业从事研究和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