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面对各种“惯例”。比如,“按惯例,今天的会议必须由一把手作重要讲话”,“按惯例,端午节每人发一盒粽子、一件皮蛋”,“商业城奠基开工,市里四大家主要领导参加剪彩,这是惯例”。惯例行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惯例,有好和不好之分。好的惯例,合规、合理、合情,不断产生正能量;不好的惯例,可能合情、合时,但不合规、不合理,往往带来消极因素和负面效应。因此,面对惯例,我们要正确分析、辩证看待;“一切按惯例办事”和“打破一切惯例”,都有失偏颇。
好的惯例,要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发扬。《论语·学而》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人修身立德的好惯例;每年春节,去福利院陪孤寡老人吃一顿“年饭”,这是不少领导干部关心弱势群体的好惯例;每个周末,回家给父母做一餐饭,陪老人家拉拉家常,这是儿女孝敬父母的好惯例。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就是要倡导和发扬党的好传统,让好的风气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惯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信念。
不好的惯例,要旗帜鲜明地摒弃、废除。不好的惯例,有的是被“惯”出来的,明知不对不妥,没人敢站出来说“不”,慢慢地被大家接受,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有的是“跟”出来的,别人怎么做,我们跟着做,萧规曹随,随波逐流,“拿来”的东西,渐渐成为惯例。铺红地毯、献花、夹道欢迎的接待惯例,“感情深,一口闷”的喝酒惯例,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人情惯例等等,损害了党风、政风、民风。习总书记曾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我们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勇于破除这些陈规陋习,冲破这些惯例的藩篱。一些省市专门出台法律法规,专项整治用车、用房、用餐、用钱、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向不好惯例“宣战”的做法,群众就很欢迎。
好的惯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体现时代精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不能再穿的旧衣服”,这是困难时期人们穿着方面的惯例。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虽不必再刻意坚守这一惯例,但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永远需要。“不要奢侈品,不缺必需品”,应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居家过日子的好惯例。
惯例的形成,需要时间积淀。对于那些有损人民利益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叫停”,不能让其蔓延发展为“惯例”。对于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的规定、制度,要坚决执行,做到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使之常态化、长效化。让今天的“先例”变成往后的“惯例”,把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的中央八项规定,长期坚持下去,让它成为今后长期的“惯例”,成为党的光荣传统。这样对待“惯例”,才能不断破除坏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