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总人口中,平均大概每6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去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2.47亿。报告还显示了流动人口的一些新特点,譬如:家庭化迁移,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
综合分析
家庭化迁移,意味着流动人口居住的稳定性增强,不再是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么,字面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在其迁入地,多数都成为或将成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加快与这一变化相适应。而户改,并不单纯是给流动人口解决一个城市户口,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人口同城化待遇。
一直以来,舆论所呼吁的外来人口同城化待遇,主要集中在子女入学方面。确实,在户籍壁垒之下,孩子入学是人们眼中的头等大事,同时,只要解决了孩子入学问题,其他方面的户籍待遇,人们并不太看重,其中包括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尽管,不少城市对外来人口子女就读问题已解决得比较充分,但涉及流动老人切身利益的一些政策,仍未落实,比如,看病买药,不能在当地报销;办不了老人优待证,就不能享受当地诸多免费、优先、优惠等公共服务。
事实上,在人口流动正常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流动也是一种刚需。一方面,许多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需要跟随子女养老;另一方面,大部分老人的随迁,是为了照顾自己的孙辈。卫计委的上述报告提到,照顾晚辈、养老、就业,是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此外,还有23%的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流动也将逐年上升。因此,解决好流动老人的异地福利与相关服务,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对策措施
为外来老人提供同城化待遇,解决好老年人的相关服务政策,在制定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时候,要越发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解决养老保险的异地接续问题,医疗保险的跨地区就医和报销问题,流动人口的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等,要引起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