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6年9月,有消息曝出,某互联网企业以口头传达的方式要求全体员工都采用“996工作制”,并且所有的加班都不会有任何形式的补贴。所谓的“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消息一出迅速在互联网上掀起一番激烈讨论。事实上,实行类似制度的远不只这一家企业。
综合分析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企业加班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但最多每天不能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并且,加班必须要支付加班费,平日加班为工资的150%,休息日加班为工资的200%.这些规定在很多加班凶猛的公司,可能都没有得到严格实施。所以,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来看,996工作制存在涉嫌违法的规定。
事实上,“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潜规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有些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的“剥削心态”作祟,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把加班作为剥削劳动力的工具,擅自制定“土政策”逼迫员工加班加点。尤其是一些经营情况不太好的互联网企业,为了“开源节流”,用不支出额外成本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让承受不了加班的低竞争力员工自己走人。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企业钻这样的空子成本很低。
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互联网公司员工的生存状态堪忧。近年来,互联网公司频现员工猝死事件,而关于互联网公司“过劳死”的争议一直存在。长时间熬夜、劳动时间过长、透支身体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策措施
专家总结:
第一,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的力量为劳动者撑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有关部门要把广大劳动者的委屈放在心上,为弱势的劳动者撑腰,让践踏法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积极主动作为,加大执法力度,还劳动者一个风清气正的就业环境。
第二,企业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加班文化”在我国虽然很普遍,但人非机器,需要有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娱乐休闲,这是员工的合法权益。而满足员工的这种权利,既是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人性化的体现,也是企业保持活力,实现良性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