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万个,年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达1117亿。
2016年1月,在广州举行的“2016政务V影响力峰会”上,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很多部门和地区政务建设的“标配”,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和广泛的影响力,给互联网舆论场带来了强大的正能量。但是与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形成反差的,则是良莠不齐的现状。不常更新的“僵尸账号”、自说自话的“官腔账号”、不负责任的“应付账号”,成为遭网友诟病的三大短板。
2016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能监督、好参与”。有专家认为,这为政务微博补齐短板、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进行充分的调研,仅仅为了跟形式,搞政绩,盲目跟随开通。另一方面是由于开通之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懒政惰政行为。最后是由于人手、设备等客观的缺乏,致使微博不能跟上进度,无法积极回应民意。
[政务微博的意义]
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促使政府转型升级的一大助力。在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有不少重大新闻特别是环境污染、食品卫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起源于互联网,一些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反应滞后、应对乏力,往往使事态愈发严重。而政务微博的公开使用,可以让政府在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公开透明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让政府得到群众最真实反映,同时积极应对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政府服务的透明程度,让群众更快速、更具体地了解政府的处理方式和进度。
[参考对策]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要激活政府部门官方媒体平台:
第一,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纳入信息化建设,放到发展全局中部署。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一支得力的运营维护队伍,挖掘各类媒体平台的潜力,使之成为行政的好帮手。
第二,对“僵尸”网站体现出的为政不为等问题,可通过考核来倒逼解决。可将网站及新媒体的运营放入相关考核中去,用绩效考核激发运营的动力。
第三,加快改革,使政府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唤醒政府官员为民服务的意识,以更开放的姿态来应对信息公开和人民的监督,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