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刻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过来按按他的肩,安慰说:“相信我,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了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没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下来,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得太少,很多饭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一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袋的零用钱,帮他买了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千万计,甚至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做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的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的地方在于:始终坚持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中国足彩网的穷人生命尽头不再那么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地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正是德兰修女稳如泰山的信念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2)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答案
11.(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一眼看出《高山流水图》是赝品错;D项,“因手中之画被“翰墨斋”老板认为是赝品”错,应是黑土对白石翻脸不认账,失口否认《高山流水图》是自己的早期作品;E项,“以黑土和白石的交往为线索” 错,小说以《高山流水图》画卷的“命运” 为线索,“在对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对‘赝品’的辨别,对朋友真假的分辨”的主题概括错误,小说通过对白石对自己早期画作,《高山流水图》的态度,批判了白石的虚伪,对人性由纯真演变为“赝品”进行了否定。
(2)黑土:为人豪爽,心地善良;注重友情,乐于助人。(3分)白石:成名前,木讷寡言,有所追求,个性纯真;成名后,潇洒儒雅,看重名利,虚荣心强。(3分)
(3)对黑土“撕画”举动的愕然,(2分)对两人友情破裂的无奈,(2分)对否认作品是自己早期画作的不安与对自己的反思。(2分)
(4)题目“赝品”的意蕴丰富,一指“翰墨斋”老板认定黑土手中的《高山流水图》是赝品;(2分)二指白石当着“翰墨斋”老板的面认定自己早期的《高山流水图》是赝品;(2分)三指“赝品”的深层意蕴,即人由纯真变得虚伪,变为“赝品”,暗含作者对白石这一人物的批评。(4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