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来源:易贤网 阅读:1935 次 日期:2014-04-10 15:18:18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全国各地区事业单位足球游戏信息咨询QQ及各地区考友QQ交流群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征”②,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释〕

①索隐曰: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②《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曰: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

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①,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

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让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注释〕

①《集解》: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

 

详细注释及译文:〔盛冬铃 注译〕

【译文】

太史公说:匈奴断绝和亲,攻击我正当要道的边塞,闽越凭借武力,擅自攻伐东瓯,致使东瓯请求内迁,受我保护。这两支外夷一起侵扰边境,正在我大汉最昌盛的时候,由此可以推知功臣受封之多,当与高祖开国时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呢?自从《诗经》、《书经》记称夏、商、周三代“抵御抗击北方的戎狄,讨伐惩罚南方的荆舒”以来,齐桓公曾越过燕国攻打山戎,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使匈奴的单于降服,秦穆公依靠百里奚称霸西戎,吴、楚两国的国君以诸侯的身份而能役使百越。何况以实现了大一统的中国,圣明的天子在位,兼有文武之才,志在平定四方,使国内亿万民众都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怎么会面对外夷的侵扰安然无事,不去经营边疆进行讨伐呢?从此以后,我大汉就出兵北方,征讨凶悍的匈奴,又出兵南方,消灭强劲的南越,建立军功的将士们也都依次受封了。

后进好事的儒者褚先生说:太史公记事到孝武帝之世为止,所以我又撰记孝昭帝以后功臣封侯的情况,编于左方,目的在于使后世的好事者能从中看到功臣们功业成败,享国长短,侯位有的传世有的绝封的必然之理,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当世的君子或者能不守常规而随机应变,或者能审察时世的变化而采取适宜的措施,或者能迎合世俗得到重用,从而建立功业,受封侯爵,拥有封地,难道不是十分兴旺,令人羡慕吗?然而看他们用来保全功业的举动,又都不谦虚谨慎,全是骄傲自满,争权夺利,喜欢招摇扬名,只知前进,不知应该留有退路,终于都犯罪被杀,封国随之灭绝。依靠上述三种途径得到的侯位,在自己这一辈子就失掉了,不能把功业传给后代,使子孙们也能享受恩德,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那龙雒侯曾经担任前将军这一官职,他能够顺应世俗,行善积德,为人忠厚诚信,不干预政事,遇事退让,处处爱护他人。他的祖先本是春秋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自从拥有国土成为诸侯以来,为王为侯,子孙代代相传,从未断绝,经历了许多年岁和世代,直至如今,算起来已有一百多年了,这又哪里能与自身在世之时就失去爵位的功臣们同日而语呢?真是可悲啊,后世的人们要引以为戒啊!

 

详细注释:

【原文】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 2攻当路塞; 3闽越擅伐,东瓯请降。 4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 5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 6齐桓越燕伐山戎, 7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 8秦缪用百里霸西戎, 9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 10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 11内辑亿万之众, 12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 13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 14南诛劲越 15,将卒以次封矣。

【注释】

1“建元”,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共六年,自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三五年。此言“建元以来”,意即指武帝即位次年改元以后直至司马迁撰此表之时。 2“匈奴”,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大漠南北,以游牧为生,精于骑射,汉初势力强盛,对中原地区构成巨大威胁。“和亲”,多指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的嫁女给边地少数民族首领,通过建立姻亲关系,以求和好。汉七年(公元前二○○年),韩王信反,勾结匈奴谋内侵,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出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中伏,被围七昼夜。脱险后,不得已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和亲,把宗室女冒称长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冒顿音mò dú),后吕后、文帝、景帝继续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仍不时寇掠边郡。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一三三年),汉使马邑人聂翁壹诱匈奴入侵马邑,而伏兵三十万于旁,欲全歼其精锐。谋泄,匈奴退兵,从此绝和亲,滋扰益甚。详见本书《匈奴列传》。 3 “当路塞”,正当要道的边塞。 4“闽越擅伐,东瓯请降”,秦汉时居于今浙江、福建一带的越人称为东越,相传是春秋末越国遗民的后裔。汉初分为二部,一为闽越,一为东瓯。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闽越王率军围东瓯,武帝命中大夫庄助持节发会稽郡兵浮海往救,未至,闽越兵退回。东瓯自请举国内徙,武帝把其众安置在江、淮之间。详见本书《东越列传》。 5“祖考”,祖先,先世。此指高祖开国之时。 6“《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共辑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朝会宴飨祭祀时用的配乐歌诗,内容相当丰富。据说曾经孔子删订,为儒家经典之一,又称《诗经》。“《书》”,即《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典章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文件和原始资料。据说曾经孔子删订,为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经》。原有百篇,秦始皇焚书以后大多佚亡。“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这是《诗·鲁颂·閟宫》中的两句。“戎狄”,古代对西部及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膺”,抵御。“荆”,国名,因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一带,故名,即春秋楚国的古称。“荼”,音shū,通“舒”,春秋国名,分舒鸠、舒庸、舒蓼等部,故地在今安徽舒城、庐江一带。“荆舒”在中原地区以南,当时被看作蛮夷之邦。“征”,通“惩”,惩罚。“荆荼是征”句今传本《毛诗》作“荆舒是惩”,司马迁所引或系《鲁诗》。 7“齐桓”,指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僖公子,襄公弟,名小白,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他任管仲为相,发展工商业,实行富国强兵政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各诸侯国,遏制楚国势力向北扩张,又击败山戎,多次主持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死后,他信用佞人,怠于政事,至公元前六四四年去世。“燕”,诸侯国名,西周初武王封召公奭于燕,春秋时燕国领有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端地。“山戎”,即北戎,古代北方民族名,春秋时居于今河北东部地。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六六三年)山戎伐燕,燕向齐告急求援,齐桓公率军救燕,败山戎,进军追击,至孤竹(今河北卢龙南)而还。 8 “武灵王”,指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国君,肃侯子,名雍,公元前三二五年即位。他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提倡胡服,以便骑射,训练骑兵作战,使赵国国势迅速强盛起来。

公元前二九九年传位其子,自称“主父”,后于公元前二九五年在内乱中被围饿死。“区区”,小,少。“赵”,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末,韩、赵、魏三卿瓜分晋国,至公元前四○三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列为诸侯。赵国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领有今山西中部、河北西南部及陕西东北角地。“单于”,匈奴最高官长的称号。“单”,音chán。 9“秦缪”,指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德公子,成公弟,名任好,公元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缪”,通“穆”。“百里”,指百里傒,本是虞国大夫,虞亡被晋所掳。后晋献公嫁女于秦,以百里傒为陪嫁的奴隶。百里傒逃亡至宛(今河南南阳市,当时属楚国),被楚人所执。秦穆公听说他是个贤人,以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赎归,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霸西戎”,成为西戎各部族的霸主。据本书《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任用百里傒、蹇叔以及从戎地来降的由余等人,国势强盛,“三十七年(公元前六二三年),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10“吴”,诸侯国名,周太王子太伯所建,春秋末领有今江苏、上海市大部及浙江北部、安徽东南地区,曾败楚灭越,并北向攻齐,与晋争霸,称强一时。“楚”,诸侯国名,西周初立国于荆山,后把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春秋时不断兼并周围小国,与中原大国齐、晋争霸,是著名的强国。春秋末领有今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部分地,战国时在七雄中地最广,人最多。“百越”,亦作“百粤”,古代越人散居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今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部落众多,统称“百越”。 11“四海”,古代以为中国之地四周有海环绕,因以四海指边疆,以四海之内代指全国各地。 12 “辑”,和协,这里是使动用法,谓使之和协。 13“晏然”,安逸平静的样子。 14“胡”,古代对北方边地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专指匈奴。从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年)开始,汉军屡屡出塞讨伐匈奴,多获大胜,后匈奴被迫远遁,汉南无王庭。 15“越”,此处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西)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约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武帝于元鼎五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走南越全境。又,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元鼎六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

〔以下注释,参见表文内容顺序〕

【注释】

1“元光”,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至前一二九年。 2“元朔”,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八年至前一二三年。 3“元狩”,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二年至前一一七年。 4“元鼎”,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一六年至前一一一年。 5“元封”,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一○年至前一○五年。 6“太初”,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已”通“以”。 7“翕”,音xī,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内黄西。翕侯赵信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8“车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此指卫青。 9“前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10“持装”,《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特辕”,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南阳郡,当在今河南鲁山、叶县以南,湖北襄樊市、随州市以北,应山、桐柏以西,十堰市以东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1“都尉”,官名,负责一郡的军事,此当指匈奴的一级将官。 12“乐”,音yuè。 13“亲阳”,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社旗东汝河北岸。 14“月氏”,音 ròu zhī。 15“坐”,触犯某一条刑律,为某种因由而获罪。“亡”,逃亡,指谋反投奔匈奴。 16“若阳”,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桐柏西北。 17“长平”,县名,故地在今河南西华东北。 18“朔方”,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卫青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第二次(上一次在元光五年)率军出击匈奴,大获全胜,略取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汉即以其地置朔方郡,治朔方,故址在今杭锦旗北。“河南”,秦汉时对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的习惯称呼。 19“大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是当时的最高军职。 20“右贤王”,匈奴王号。 21“烈”,谥号。“卫青”,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弟,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作为汉军的重要将领和主帅,屡建战功,封长平侯,死于元封五年(公元前一○六年),谥烈侯。其事迹详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22“伉”,卫青长子,初封宜春侯,后因罪削爵,卫青死后,于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袭爵为长平侯,五年后又触犯法禁,丢失爵位,沦为刑徒。 23“平陵”,乡邑名,故地在今湖北均县西北。平陵侯苏建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24“游击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25“右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26“当”,判罪。 27“赎”,指以金赎罪。按,苏建赎为庶人,后一度又任代郡太守。 28“岸头”,乡邑名,故地在今山西河津西,岸头侯张次公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29“淮南王”,即刘安。安为高祖子淮南王刘长之子,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嗣位。景帝时广纳宾客,多蓄攻战兵械,积极谋反,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事败自杀。 30“平建”,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北盐山南。 31“献”,谥号。“公孙弘”,字季,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生于高祖七年(公元前二○○年),少时曾为狱吏,后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年)以文学征,对策第一,拜博士。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由御史大夫升任丞相,封平津侯。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病故,谥献侯。其事迹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 32“庆”,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和《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均作“度”。 33“山阳”,郡名,辖境约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地区和湖东邹县、兖州的一部,治昌邑,故址在今金乡西北。“太守”,官名,是一郡的行政长官,本名郡守,景帝中二年(公元前一四八年)起改称太守。 34“涉安”,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 35“昌武”,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舞阳境。 36 “骠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骠”,音piào。

此指霍去病。霍去病于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受命任骠骑将军,屡次率军出塞攻打匈奴,每战必胜。在元狩四年横越沙漠追击匈奴的战役中,昌武侯赵安稽跟随霍去病作战有功,益封三百户。事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37“坚”,谥号。 38“太初元年,侯充国薨”,《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赵安稽在侯位二十一年,子充国于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嗣位,四年后去世,与此处不同。“薨”,音hōng,诸侯死称薨。 39“亡”,音wú,通“无”。 40“襄城”,县名,故治即今河南襄城城关镇。一说在今山西襄垣境。 41“相国”,即丞相。 42“无龙”,《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桀龙”。 43“浞野侯”,即赵破奴,见下注。 44“病已”,无龙子,在侯位十一年,后因罪下狱瘐死。 45“南奅”,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作“南窌”,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奅,音pào。 46“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得”,俘获。 47“丞相”,辅助国君处理一切政务的最高级官员,秦汉时为三公之一。“葛绎”,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 48“公孙贺”,义渠(今甘肃庆阳东南)人,其先胡种,曾先后七次任将军出击匈奴,虽无大功,而两次封侯,又任丞相。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49“酎金”,汉代制度规定,皇帝祭祀宗庙,诸侯要献金助祭,称为酎金。如果所献之金成色不足,数量不够,或不按时送到长安,就要削除爵位,取消封国。“酎”,音zhòu。 50“征和”,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九二年至前八九年)。 51“贺子敬声有罪”,据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公孙贺传》记载,公孙敬声时官太仆,因与武帝女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行巫蛊诅咒之事,被人告发,公孙贺亦被株连,父子俱死狱中,遭灭族之祸。 52“合骑”,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北盐山北。 53“护军校尉”,汉代校尉名号。校尉是位次于将军的武职。 54 “王庭”,匈奴单于或拥有王号的大贵族帐幕所在之地。 55“公孙敖”,义渠(今甘肃庆阳)人,先后任骑将军、护军都尉,随卫青出击匈奴,以功封合骑侯,因罪失爵。后于天汉三年(公元前九八年)以因杆将军再出击匈奴,失亡士卒过多,当斩,诈死匿居民间五六年,终于被发觉,又因其妻为巫蛊,全家都被处死。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56“将”,音jiàng,统率。

 

57“期”,约期,此指约定时间在某地会师。 58“庶人”,没有官职爵位的平民百姓。 59“乐安”,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博兴东北。 60“轻车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61“李蔡”,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李广从弟,文帝时为郎,景帝时官二千石,武帝初官代相,后以轻车将军随卫青击匈奴,以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代公孙弘为丞相,元狩五年因罪自杀。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李将军列传》。 62“孝景园”,汉景帝陵园。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皇帝死后谥号都带一“孝”字。景帝陵名阳陵,在今陕西高陵西南。“神道”,墓道。“壖”,音ruán,空地。据《汉书·李广传》,当时武帝下诏把阳陵附近的二十亩地赐给李蔡作墓地,李蔡却非法占地三顷,卖得四十多万钱,又盗取神道外空地一亩作为葬地,事发下狱,自杀。 63“龙雒”,一作“龙雒”,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齐河西北。“雒”,音é。 64“横海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65“案道”,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齐郡,当在今山东淄博市、益都、广饶、临朐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案”,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按”。 66“韩说”,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庶孙,先以击匈奴功封龙頟侯,因罪削爵,后又以击东越功封案道侯。征和二年(公元前九一年)为光禄勋,同江充一起去太子刘据宫中掘蛊,被太子所杀,谥愍侯。“说”,音yuè。 67“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韩王信传》作“兴”。其人于征和四年(公元前八九年)因巫蛊祝诅被腰斩。 68“曾”,《汉书·韩王信传》作“增”。 69“随成”,《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随城”,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高青境。 70“农吾”,《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辰吾”,颜师古注为水名,当在匈奴地,时匈奴驻军于此。 71“石累”,《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石臖”,当是匈奴军据守的一个要塞。 72“定襄”,郡名,辖境约相当今内蒙古长城以北的卓资、和林格尔、清水河一带地区,治成乐,故址在今和林格尔西北的土城子。 73“谩”,音mán,欺骗。 74“从平”,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南乐境。 75“数”,音shuò,屡次。“雁行”,前行,前列。 76“上郡”,郡名,辖境约相当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乌审旗等地,治肤施,故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77“涉轵”,《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轵”,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桓台境。 78“阏氏”,音yān zhī,匈奴单于嫡妻的称号。 79“宜春”,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确山东。 80“矫制”,假称奉皇帝的命令行事。“不害”,无害,此谓没有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否则其罪当不仅仅削爵而已。 81“阴安”,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清丰北。 82“发干”,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冠县东。 83“博望”,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84“绝域”,极远的地域。“大夏”,西域国名,故地在今阿富汗北部一带。 85“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应募出使西域,联结大月氏合击匈奴,途中被匈奴截获,留居十余年,乘间得脱,持汉节至大月氏、大夏,归汉后以使绝域功拜大中大夫,元朔六年(公元前一二三年)以击匈奴功封博望侯,后二年以罪失爵。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又以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月氏、大夏、康居、大宛等国,进一步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文化交流。后官大行,于元鼎三年去世。其事迹详见本书《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骞”,音qiān。 86“冠军”,县名,故治在今河南邓县西北。武帝因霍去病战功为诸军之冠,封他为冠军侯,并特置冠军县作为他的封邑。 87“嫖姚校尉”,汉校尉名号,校尉为位次于将军的一种武官。嫖姚意为强劲敏捷。“嫖”,音piào。 88“祁连”,山名。在今甘肃西部与青海交界处。祁连山一带当时是匈奴的重要牧区,霍去病于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攻占祁连山,给匈奴以沉重打击。 89“浑邪王”,匈奴王号。匈奴浑邪王与伊稚斜单于不和,率众降汉,事亦在元狩二年。 90“景桓”,谥号。“霍去病”,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年十八为嫖姚校尉,从卫青击匈奴,以功封冠军侯,后为骠骑将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屡败匈奴,功最高。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病故,年仅二十四岁。其事迹详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91“哀”,谥号。“嬗”,霍去病子。 92“众利”,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诸城境。《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终利”。 93“上谷”,郡名,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张家口、小五台山以东,赤城、北京延庆以西,及内长城以北地。治沮阳,故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94“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 95“上计”,战国、秦、汉时规定地方官每年年终要由本人或派属吏带着有关簿籍,把本地全年户口、赋役、钱粮收支、盗贼刑狱等情况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 96“潦”,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舞阳境。 97“赵王”,匈奴王号。 98“悼”,谥号。“煖訾”,《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援訾”。 99“宜冠”,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诸城境。 100“归义”,此指投诚归顺的敌国之臣。 101“煇渠”,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鲁山境。

102“忠”,谥号。“仆多”,《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仆朋”。 103“电”,《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雷电”。 104“从骠”,因其从骠骑将军出战而得封,故名。 105“司马”,军中掌管军政、兵员的武官。 106“匈河将军”,汉代将军名号,因往攻匈河得名。匈河即匈奴河,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麓。“楼兰”,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107“赵破奴”,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人,为骠骑将军司马,以战功封从骠侯,后因罪失爵,又以击楼兰功封浞野侯。太初二年(公元前一○三年)与匈奴左贤王战,兵败被俘,天汉元年(公元前一○○年)脱身归汉,后因巫蛊灭族。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108“浞野”,地名,今不可确考。 109“浚稽将军”,汉代将军名号,因往攻浚稽山得名。浚稽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 110“下麾”,《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下摩”,乡邑名,故地在今山西临猗境。 111“炀”,谥号。 112“漯阴”,县名,故治在今山东禹城东。 113“定”,谥号。 114“魏”,谥号。 115“煇渠”,按,仆朋亦封煇渠侯,此当是一邑分封二人。 116“悼”,谥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慎”。“应疕”,《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扁訾”。“疕”,音bǐ。 117“河綦”,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济南郡,当在今山东济南、济阳、章丘、邹平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18“康”,谥号,“乌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禽犁”。 119“常乐”,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济南郡,当在今山东济南、济阳、章丘、邹平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20 “大当户”,匈奴官名。 121“肥”,谥号。“稠雕”,《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调虽”,一本又作“雕离”。 122“符离”,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 123“右北平”,郡名,辖境约相当今辽宁建平、建昌以西,内蒙古赤峰、围场一带长城以南,河北承德、天津蓟县以东(河北迁西至山海关内长城以南除外)地区,治平刚,故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124“将重”,携带辎重。 125“路博德”,西河平州(今山西汾阳)人,曾任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击匈奴有功,封符离侯,又以卫尉任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因其子犯罪而失爵。后又任强弩都尉,病卒。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126“壮”,乡邑名,约在今山东宁津、乐陵一带。《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杜”。 127“因淳王”,匈奴王号。 128“樓剸王”,匈奴王号。“剸”,音zhuān。 129“手自剑合”,谓亲手用剑刺杀右贤王而合战。 130“质”,谥号。“伊即轩”,《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作“伊即靬”。“靬”,音jiān。 131“湘成”,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登封境或商水境,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32“符离王”,匈奴王号。 133“义阳”,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桐柏境。 134“北地”,郡名,辖境约当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治马岭,故址在今甘肃庆阳西南。 135“卫山”,其人后于太初四年(公元前一○一年)因诬告众利侯当时下狱病死。 136“散”,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登封境或商水境,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37“荼”,音yú,不读tú。 138“臧马”,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临朐境。 139“康”,谥号。“延年”,《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雕延年”。 140“子南”,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长葛境,一说在今河南临汝东北。因周王室后裔得封,以奉周祀,所以称周子南君。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四四年)起改封为周承休侯。 141“绍”,承继。 142“乐通”,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江苏泗洪境。 143“方术”,医、卜、星、相之术。此指所谓能通鬼神、致长生的法术。 144“栾大”,本胶东王刘寄家臣,武帝好神仙之术,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栾大由栾成侯丁义介绍得见武帝,自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信以为真,封他为五利将军,又封为乐通侯,并把长女卫长公主嫁给他。第二年武帝发觉受骗,把他腰斩处死。 145“瞭”,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舞阳境。《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膫”。 146“术阳”,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江苏睢宁境。 147“以南越王兄越高昌侯”,高昌疑当作“高昌侯”,《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即作“以越南王兄越高昌侯侯”。“越”,南越明王赵婴齐长子,南越王兴之兄。 148“建德”,南越王赵兴兄越之子,南越相吕嘉杀南越王兴,立建德为王抗汉。后建德兵败被俘投降,汉封之为术阳侯。 149“龙亢”,乡邑名,故地即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龙”,龙亦邑名,故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150“摎乐”,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其姐为南越明王赵婴齐后,婴齐死,摎氏所生子赵兴嗣立,母子难以控制国内局势,求归汉内属。武帝派遣韩千秋及摎乐率二千人入南越,被南越相吕嘉发兵击杀。“摎”,音líu。 151“有罪诛”,《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坐酎金免”。 152“成安”,县名,故治在今河南临汝东南。 153“韩千秋”,郏(今河南郏县)人,曾任济北相。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自请入南越迎南越王及太后入朝并擒杀反封归汉的南越相吕嘉。武帝命其与摎乐率二千人往,入南越境,数破小邑,后在番禺(今广州)城外四十里处被南越兵围攻击杀。 154“侯延年有罪”,元封六年(公元前一○五年)韩延年以太常代理大行令职务,因滞留外国文书一月不发而获罪。 155“昆”,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北平乡境。 156 “属国”,汉代在一些边郡设置属国以管理归顺的少数民族,各依其本俗而属于汉,由属国都尉统辖。“大且渠”,西北边地少数民族首领名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大首渠”。 157“骐”,乡邑名,故地在今山西乡宁东南。 158“骑”,音jī,骑兵。 159“梁期”,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邯郸市南。 160“复累絺缦”,匈奴大将。

161“牧丘”,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平原境。 162“先人”,此谓父亲。“万石”,指石奋。奋本赵人,后徙居于温(今河南温县),曾为小吏侍奉汉高祖,其姊又为高祖美人。文帝时官大中大夫、太子太傅,以恭谨著称。景帝时奋与四子官皆至二千石,号称“万石君”,后以老退居,于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去世。其事迹详见本书《万石张叔列传》。 163“恪”,谥号。本书《万石张叔列传》及《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恬”。“石庆”,石奋幼子,曾任内史、太仆、齐相、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继赵周为丞相,太初二年(公元前一○三年)去世。 164“将梁”,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北清苑境。 165“楼船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楼船指有叠层的大型战船,攻伐南越需动用水军,故设楼船将军以统率之。 166“椎锋”,击破敌军的精锐部队。 167“杨仆”,宜阳(今河南宜阳)人,曾任御史、主爵都尉,治事严酷。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拜楼船将军,与伏波将军路博德同击南越,以功封将梁侯。元封四年(公元前一○七年)击朝鲜,因擅自先战,失亡过多,获罪失爵。其事迹详见本书《酷吏列传》。 168“安道”,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南阳郡,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69“揭阳”,县名,故治即今广东揭阳榕城镇。 170“随挑”,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南阳郡,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71“苍梧王”,南越秦王赵光封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一带),又称苍梧王。 172“桂林”,即今广西桂林市。“监”,官名,掌监察之事。“番禺”,南越国都,即今广东广州市。“番”,音pān。 173“瓯骆”,部族名,越人的一支。 174“海常”,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南部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75“庄”,谥号。 176“北石”,《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外石”,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济南郡,当在今山东章丘及其附近地区,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77“衍侯”,东越贵族名号。“繇王”,时东越东越王、繇王二王并处,东越王余善反汉,汉兵至,繇王居股联结部分东越贵族杀余善降。 178“首”,吴阳子,其人后因祝诅罪被腰斩。 179“下郦”,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 180“西于王”,东越王号。 181“缭嫈”,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嫈”,音yíng。 182“刘福”,高祖曾孙城阳共王刘喜之子,曾以王子封海常侯,因罪失爵,从征东越,虽无军功,因是宗室,亦得封侯。 183“蘌儿”,乡邑名,亦作“语儿”,故地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南,“蘌”,音yǔ。 184“徇北将军”,东越王余善所立将军名号。 185“庄”,谥号。“辕终古”,钱唐(今浙江杭州市)人,本楼船将军杨仆部下军卒。 186“开陵”,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临淮郡,当在今江苏北部古淮水下游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87“建成侯”,东越贵族名号。 188“临蔡”,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河内郡,当在今河南黄河以北沁水下游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189“郎”,汉时郎、郎中、议郎、侍郎等官,统称郎官,为皇帝的侍从人员。出则扈从,入则禁卫。南越王身边亦有这类官员。 190“吕嘉”,其人先后相南越文王、明王和王兴,宗族强盛,颇得民心,因反对王兴和太后谋内属归汉,起兵反,攻杀王兴,太后及汉使者终军等。后汉兵大至,兵败被俘。 191“孙都”,本书《南越列传》作“都稽”。 192“东成”,《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东城”,县名,故址在今安徽定远东南。 193 “居服”,本书《东越列传》及《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皆作“居股”。 194“无锡”,县名,故治即今江苏无锡市。 195“涉都”,乡名,故地在今湖北均县西南。 196“南海”,南越郡名,后汉即以其地置南海郡,辖境约当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地区,治番禺,即今广州市。 197“嘉”,《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喜”。 198“平州”,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泰安、新泰之间。 199“朝鲜”,当时朝鲜半岛北部在卫氏王朝统治之下,朝鲜王右渠诱汉亡人,阻隔朝鲜半岛南部各部族通汉的道路,元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汉武帝派遣涉河出使,不得要领,涉河贪功,杀死朝鲜伴送使,被朝鲜发兵攻杀。武帝即命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伐右渠,至元封三年夏,朝鲜贵族杀右渠降汉,朝鲜平。汉于其地置真番、乐浪、临屯、玄菟四郡。 200“唊”,本书《朝鲜列传》及《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皆作“王唊”。“唊”,音jiá。 201“荻苴”,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勃海郡,当在今河北沧州市及其以东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苴”,音qū。 202“韩阴”,《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及《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皆作“韩陶”。 203“澅清”,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齐郡,当在今山东广饶北古澅水一带,确切地点今不可考。“澅”,音huà。 204“尼谿相”,朝鲜官名。 205“参”,其人后于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因匿藏朝鲜亡虏下狱病死。 206“騠兹”,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南部,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207“小月氏”,月支为古部族名,本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被匈奴攻破,大部西迁,占据塞种故地,称大月氏,小部未迁的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氏”,音zhī。“若苴王”,小月氏王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右苴王”。“苴”,音jū。 208“浩”,乡邑名,确切地点今不可考。 209“中郎将”,官名,为九卿之一,负责统率郎官,扈从皇帝,禁卫宫殿。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二年)起改称光禄勋。“车师”,西域国名,分前国、后国,车师前国故地在今新疆吐鲁番,车师后国故地在今新疆吉木萨尔。 210“酒泉”,郡名,辖境约相当于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以西地区,治所在禄福,即今酒泉。“害”,此指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211“瓡讘”,音 hú zhé,县名,故治在今山西永和东南。 212“扜者”,《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杆者”。“扜”,音 wū。 213“几”,音jī,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河东郡,当在今山西西南部一带,确切地点现已不可考。 214“张(图片字)”,本书《朝鲜列传》作“长降”。“(图片字)”,音gè。 215“涅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邓县西北。本书《朝鲜列传》作“温阳”,《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沮阳”。 216“康”,谥号。“子最”,当连读,康侯即子最,最名前加“子”,表示他是路人之子。 217“当涂”,县名,故治在今安徽怀远东南。按,此下为褚少孙所补,非司马迁原文。 218“圉”,音yǔ,县名,故治在今河南通许东南。“守尉”,官名,汉时县设尉,掌缉捕盗贼,维持一县治安。守尉,当指负城守之责的县尉。“淮阳”,郡名,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治陈,即今淮阳。圉当时正是淮阳郡属县。“公孙勇”,据《资治通鉴》,其人曾任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县令,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年)与门客胡倩等谋反,胡倩冒称光禄大夫,自言奉命督捕盗贼,至淮阳,被淮阳太守田广明发觉捕斩。公孙勇冒充绣衣直指使者,至圉,被魏不害捕斩。《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则云魏不害系“捕反者淮阳胡倩侯”。 219“蒲”,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南部,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220“尉史”,县尉属吏,《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言苏昌系“捕反者故越王子邹起侯”。 221“潦阳”,《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轑阳”,乡邑名,《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属清河郡,当在今河北清河、故城、威县,山东临清、武城、夏津、高唐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 222“江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江喜”。 223“啬夫”,汉时乡一级基层政权设有啬夫,负责处理一般诉讼、收取赋税。《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言江喜系“捕反者故城父令公孙勇侯”。 224“富民”,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安徽宿县境。一说富民意为思富养民,非地名。 225“田千秋”,后姓车氏,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226“长陵”,汉制于帝陵所在地置县,汉高祖的陵墓称长陵,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227“高庙寝郎”,长陵汉高祖庙,称高庙。“寝”,帝王陵墓上的正殿。寝郎即守卫寝殿的郎官。 228“笞”,音chī,用鞭子、竹板等抽打。“子弄父兵,罪当笞”,谓儿子玩弄父亲的兵器,算不得大罪过,只要责打一顿就行了。这话是委婉地批评武帝对卫太子事件处理失当,武帝晚年多病迷信,以为是有人用巫术埋蛊(音gǔ,把代表怨家仇人的木偶埋在地下,用符咒之术使之受灾)诅咒的缘故,命亲信江充查办此事。江充与太子刘据不和,诬称在太子宫中掘得巫蛊用的桐木人。太子惊惧愤怒,把江充杀了。丞相刘屈氂以为太子造反,领兵攻太子,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东)躲藏,后被地方官发觉,自杀。太子为武帝后卫子夫所生,因其有罪遭祸而死,从母姓称之为卫太子。卫太子并非有意谋反,所以田千秋用“子弄父兵”作比喻。 229“蚩尤”,远古时期东方九黎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发明用金属制作兵器,势力强盛,后与黄帝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兵败被杀。“畔”,通“叛”。“蚩尤畔父”,未详。 230“黄帝”,远古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号有熊氏、轩辕氏、姓公孙,曾先后击败炎帝和蚩尤,被后世华夏族尊为共同的祖先。“江”,即今之长江。据本书《五帝本纪》,黄帝曾“南至于江”,传说黄帝为少典之子,所谓因父子之怒而涉江一事,今不详。 231“至意”,极其深厚的真情实意。按,武帝事后觉察到卫太子的冤屈,心中痛悔,所以田千秋这番话能深深打动他。 232“大鸿胪”,官名,九卿之一。掌管朝觐礼仪和接待宾客,原称典客,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起改称大鸿胪。田千秋上书并拜大鸿胪,事在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年)。 233“封三千户”,《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八百户”。 234“虎牙将军”,汉代将军名号。 235“质”,必须按期到达的地点。《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田顺获罪缘由是“诈增虏获”。 236“诛死,国除”,事在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七一年)。

【后人评注·原文】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 1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 2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 3度时施宜, 4希世用事, 5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观其持满守成之道, 6皆不谦让,骄蹇争权, 7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 8及身失之, 9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 10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 11退让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 12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注释】

1“褚先生”,名少孙,是汉代元帝、成帝间的一个博士,《史记》中的部分内容是他补写的。 2“适”,适然,此谓当然之理。 3“权”,变通,不守常规而随机应变。 4“度”,音duó,揣测,估计。 5“希世”,迎合世俗。 6“持满”,义同持盈,谓谨慎地保守住兴旺的家业。“守成”,保守住已经取得的成就。 7“骄蹇”,傲慢不顺。”蹇”,音jiàn。 8“以三得之”,“三”指上文“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三种建立功业的途径。 9“及身”,当自身在世之时。 10“龙雒侯”,即前表所见的龙雒侯韩说。此作“龙雒”,与前异。 11“与”,音yù,参预。 12“晋六卿”,春秋时晋国有中行氏、范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家大贵族,世代都为晋卿,称为六卿。后中行氏、范氏、知氏在六卿争权斗争中失败灭亡,赵、魏、韩三家列为诸侯,瓜分晋国。韩说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王族,亦即春秋时晋卿韩氏的后裔。

【注释】

1“博陆”,乡邑名,故地在今北京密云东南。 2“霍光”,字子孟,霍去病弟,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3“平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临份南。 4“侍中”,加官名,加侍中官名可以出入宫禁,侍从皇帝左右。“马何罗”,其人与江充相善,在卫太子事件中,同其弟马通力战攻败太子,立功受封。后武帝发觉卫太子冤屈,诛灭江充宗族,马何罗时为侍中仆射,疑惧不安,于后元元年(公元前八八年)企图刺杀武帝,被金日磾捕获。马通矫制发兵,亦被霍光、上官桀擒斩。此言霍光“觉捕得侍中谋反者马何罗等功侯”,是笼统的说法。 5“大司马”,官名,是大将军的加衔,有了这个加衔,就可以辅朝政。 6“信乡”,信服归向。“乡”,通“向”。 7“族灭,国除”,霍光死于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六八年),子禹嗣立。后霍禹谋反失败,霍氏族灭,事在地节四年。 8“秺”,音dù,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成武西北。 9“日磾”,音mì tī。金日磾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10“休屠王”,匈奴王号。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金日磾及其母、弟皆没入汉廷,此言从浑邪王降汉归义,实为饰词。 11“子弘代立”,按,金日磾死于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弘”,《汉书·金日磾传》及《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皆作“赏”。 12“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乘用的各种车辆。 13“安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正阳南。 14“陇西”,郡名,辖境约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治狄道,故址在今临洮南。 15“重合”,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乐陵西。 16“族灭,国除”,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联结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谋反,事败被诛,事在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八○年)。 17“桑乐”,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高青境。 18“富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阳信东南。 19“张安世”,张汤之子,其事迹附见《汉书·张汤传》。 20“杜陵”,县名,本名杜,宣帝陵墓所在,元康元年(公元前六五年)起改称杜陵,故治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21“御史大夫”,官名,为三公之一,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掌纠察、弹劾之事,管理国家图籍。“张汤”,武帝时先后任茂陵尉、丞相史、侍尉史、廷尉、御史大夫,以善于治狱著称,又建议由国家垄断盐铁之利,改革币制,压制富商大贾,以解决财政困难,深得武帝宠信。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被丞相庄青翟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等陷害,自杀。其事迹详见本书《酷吏列传》及《汉书》本传。“给事”,供职。“给”,音jǐ。“尚书”,即尚书省,官署名,属少府管辖,设在宫中,负责收管章奏文书,长官称尚书令。 22“光禄勋”,官名,为九卿之一,负责统率郎官,扈从皇帝,禁卫宫殿,本名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改称光禄勋。 23“適过”,因过失而受谴责。“適”,音zhé,通“谪”。 24“太仆”,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舆马和牧畜之事。按,张安世死、张延寿嗣位皆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六二年)事。 25“义阳”,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桐柏境。 26“傅介子”,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27“平乐”,指平乐厩,当时的一个皇家马厩,在京畿一带,确切地点今不可考。“监”,厩监,管理皇家马厩的官员。 28“外国王”,指楼兰王安归。安归亲匈奴,曾杀汉使者三人,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七七年)傅介子自请出使楼兰,以计刺杀安归,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改楼兰国名为鄯善。 29“千三百户”,《汉书·傅介子传》作“七百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七百五十九户”。按褚少孙补表所记列侯封邑户数往往与《汉书》不同,非此一端。 30“子厉代立”,《汉书·傅介子传》作“子敞有罪不得嗣”。 31“商利”,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江苏泗洪境。 32“王山”,《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王山寿”。 33“齐”,郡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及益都、广饶、临朐等地,治临淄,故址在今淄博市东。 34“丞相史”,丞相署中的办事人员。当时的丞相是田千秋。 35“骑将军”,据《汉书·昭帝纪》,上官安时官骠骑将军,《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则作车骑将军。 36“说”,音shuì,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入”,入见。 37“代”,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间地,和长城外的东洋河流域,治代,故址在今蔚县西南。 38“为人所上书言,系狱当死”,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王山寿因“故劾十人罪不直”而获罪。 39“建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夏邑西南。 40“杜延年”,字幼公,杜周少子,其事迹附见《汉书·杜周传》。 41“杜周”,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武帝时先后任廷尉史、御史、御史中丞、廷尉、执金吾、御史大夫,为人严苛残暴,是著名的酷吏,其事迹详见本书《酷吏列传》及《汉书·杜周传》。“大将军”,指霍光。“幕府”,将帅手下的参谋办事机构。 42“西河”,郡名,辖境约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区,治平定,故址在今内蒙古东胜境。 43“五凤”,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五七年至前五四年。 44“入为御史大夫”,后杜延年死于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 45“弋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潢州西北。 46“上林”,秦汉时的皇家苑囿,故地在今陕西长安、周至(盩厔)、户县(鄠县)一带,占地广大,内有宫殿,并畜禽兽,供皇帝行猎。“上林尉”,负责上林地区治安的官员。《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任宫的身份是“故丞相征事”,与此异。 47“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祭祀之事。 48“行”,代理。“卫尉”,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统率皇家卫队,守卫宫门。 49“宜城”,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商河南。 50“故大将军幕府军吏”,《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假稻田使者”。 51“汝南”,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治上蔡,故地在今河南上蔡西南。 52“王䜣”,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䜣”,音xīn。 53“齐”,据《汉书》本传,王䜣为济南人,济南旧属齐国。 54“佐史”,级别最低的吏员。 55“迁”,徙官升职。“右辅”,右扶风的别称。汉长安及其附近的京畿之地,自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起分属京兆尹、左冯翊(冯音píng)和右扶风三个郡级行政单位,合称三辅,右扶风辖境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北,户县(鄠县)、咸阳、旬邑(郇邑)以西地,治所在长安城内,其行政长官亦称右扶风。 56“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为“幸”,认为这是对该地的恩宠。 57“共”,音gōng,通“供”。 58“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至前八○年,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主张重农抑商,制订并推行盐、铁、酒国家专卖政策,控制全国的商品和物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武帝末任御史大夫,受命与霍光等共同辅佐昭帝,后与上官桀父子合谋夺霍光权,废昭帝而立燕王旦,事败被杀。 59“元凤”,汉昭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八○年至前七五年。 60“殊”,死。 61“子代立”,王䜣后死于元凤六年(公元前七五年),子谭嗣侯位。 62“安平”,县名,故治即今河北安平城关镇。 63“杨敞”,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64“华阴”,县名,故治在今陕西华阴东。 65“大司农”,官名,为九卿之一,本名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公元前一四三年)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起又改称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等事,是最高财政官员。

66“贲”,《汉书·杨敞传》及《外戚恩泽侯表》皆作“忠”。 67“翁君”,此当为字,据《汉书·杨敞传》及《外戚恩泽侯表》,其人名谭。 68“典属国”,官名,为列卿之一,掌管国内少数民族事务。 69“季父”,父亲的幼弟,最小的叔父。“惮”,当系“恽”字之误。杨恽见后表及注。“恶言”,此指怨恨不满的言论。 70“国除”,事在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五四年)。 71“阳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莘县城关。 72“蔡义”,又作“蔡谊”,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73“温”,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74“《韩诗》”,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燕人韩婴所传称《韩诗》。蔡义曾从韩婴弟子赵子学习《韩诗》。 75“博士”,官名,掌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一三六年)起儒家《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列于学官,专设五经博士分别传授。 76“杜”,长安城门名。当时长安城共有十二座城门,杜门是北边靠东的第一座城门,又名利城门、客舍门、洛门。“城门侯”,官名,掌管城门启闭,隶属于城门校尉。《汉书·蔡义传》言蔡义所任为“覆盎城门侯”,覆盎亦长安城门名,是长安城南边靠东第一座城门。 77“元平”,汉昭帝年号,仅一年,为公元前七四年。 78“病死”,时在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七○年)。 79“扶阳”,县名,故治在今安徽萧县西南。 80“韦贤”,字长孺,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81“家在鲁”,据《汉书·韦贤传》,韦贤为鲁国邹人。邹,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邹县城关。 82“《礼》”,指古《礼经》,是对朝会宴飨、婚冠丧祭等礼仪制度的规定。据说是周初周公制订,为儒家经典之一,后世称之为《仪礼》。 83“光禄大夫”,官名,本名中大夫,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起称光禄大夫,为郎中令属官,没有具体职守,备皇帝顾问。 84“长信少府”,官名,汉自惠帝以后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宫中有长信殿,因设长信詹事以掌管宫中事务,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起改称长信少府。 85“本始”,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七三年至前七○年。 86“病死,子玄成代立”,事在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六一年)。韦玄成为韦贤幼子,字少翁,后亦官至丞相,其事迹附见《汉书·韦贤传》。 87“关内侯”,秦汉时的第十九级爵位,仅次于列侯,有侯号而无封国,居于京畿。韦玄成贬爵一级,从列侯降为关内侯,事在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至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四二年)又以丞相复封扶阳侯。 88“平陵”,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湖北均县境。 89“西羌”,羌为西方少数民族之一,又称西羌。秦及汉初居于今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一带。景帝时开始东迁,武帝时又被逐至河湟以西,部分羌人与匈奴相通,合兵攻汉,汉遣军讨平,并置护羌校尉管理诸羌事务。宣帝时诸羌又一度起兵,被汉将赵充国击破,复又降汉。 90“度辽将军”,汉代将军名号,讨伐乌桓必须兵出辽东,因设度辽将军。 91“乌桓”,少数民族名,为东胡一种,秦末被匈奴攻破,余众避徙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自保,因号乌桓。武帝时迁乌桓于东北诸郡塞外,并设护乌桓校尉管理乌桓事务。昭帝时乌桓逐渐强盛,与匈奴相攻。元凤三年(公元前七八年),汉遣范明友率军二万出辽东,时匈奴军已引去,汉军遂击乌桓,杀三王。 92“地节”,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六九年至前六四年。 93“营平”,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济南市南。 94“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昭、宣时名将,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95“宗庙”,帝王安置祖先牌位、进行祭祀的场所,往往被看作是皇朝统治的象征。 96“阳成”,《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阳城”,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登封东南。一说为乡邑名,故地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97“田延年”,字子宾,阳陵(今陕西高平西南)人,其事迹详见《汉书·酷吏传》。 98“留迟”,因故延误。 99“本造”,最先倡议。“昌邑王”,指昌邑哀王刘髆(髆bó)之子刘贺,为武帝之孙,于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嗣位为昌邑王。昭帝死,无子,大臣迎刘贺入长安继帝位,立二十七日,因淫乱失德,被霍光等以太后命废归故国,改立卫太子孙刘病已(后改名询)为帝,即宣帝。事详《汉书·霍光传》。“昌邑”,诸侯王国名,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九七年)改山阳郡置,辖境约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独山湖东邹县、兖州的一部,都昌邑,故址在今金乡西北。 100“崩”,古代天子死称崩。 101“方上”,墓穴。此“方上事”谓为昭帝营建陵墓。 102“都内”,官署名,收藏、保管天子钱币,为大司农下属机构。 103“平丘”,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封丘东。一说为乡色名,故地约在今山东肥城境。 104“卫”,指春秋战国卫国故地,约在今河南北部濮阳、安阳、淇县一带。一作“衙”,为县名,故治在今陕西黄龙西南。 105“中二千石”,汉代官员秩禄等级之一,月得俸米一百八十斛。“中”,音zhòng,义为满。当时九卿的秩禄是中二千石,光禄大夫秩禄为比二千石(月得俸米一百斛),王迁以光禄大夫而秩中二千石,是特殊的恩典。 106“诸侯王”,汉制皇子封王,并得世代相袭。汉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古文典籍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史记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