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专业知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 (1)简答题;(2)习题分析;(3) 教学设计题。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1.质点运动学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方程。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相对运动。
2.牛顿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和力。非惯性系中的力学定律。
3.功和能
恒力的功、变力的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
5.刚体的运动
刚体。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力矩的功和转动动能。角动量(动量矩)、角动量守恒定律。
6.振动与波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简谐振动的能量转换。波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方程。
7.气体分子运动论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能均分定理、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到理想气体。
8.静电场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电场力。静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流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及其计算。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导体的静电平衡。电容器的电容、简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9. 恒定电流和电路
恒定电流、直流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动势、非静电力。
10.稳恒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力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毕—萨定律。 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定律。磁场对平面载流线圈的作用。载流线圈的磁矩。洛伦兹力。
11.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12.电磁场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13.光的干涉
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 半波损失。 光程。 等厚干涉(劈尖、牛顿环)。等倾干涉。 迈克耳孙干涉。
14.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衍射光栅。 光栅光谱。
15.光的偏振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16.原子发光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
教法技能(物理教学)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4.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物理教学的基本功:组织教材的基本功;设计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组织教学的基本功;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命题的基本功;参与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功。
6.制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期、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说课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改进、调整教学。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知识要求:
1.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2.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教法技能(物理教学)
1.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明确物理学科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模块内容间的关系和各模块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2.基本掌握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
4.掌握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明确科学探究要素、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
5.依据《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五、题型示例
3.教学设计题:
根据新课标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设计“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案例。
(1)三维目标
(2)重点和难点
(3)过程与方法
(4)自主、合作、探究
(5)结论
(6)深层理解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
3.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本科)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