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1.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在教育内容和结构方式上区别于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不以课程中的学科为单位,内容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有其独特的范围和性质。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人总课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之列。课外活动不限于校内活动,凡是由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
2.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因此,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给予指导,但不应强制学生参加。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来确定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它的形式十分活泼,讲究实效。大多采用汇报表演、娱乐竞赛、成果展览、举行讨论会和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参加这种活动,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同时,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受课程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空间广泛,人际交往增多。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搏,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拓宽文化视野,形成高尚情操,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长于艺术素养,有的精于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爱好科技活动等,这是学生兴趣的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萌芽状态。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下,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特殊的才能。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活动虽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设计、实验、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并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
课外活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小发明、小制作、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课外活动是教育学理论的特定范畴。它同课堂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内涵和外延是严格的。长期以来,它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有效地指导着学校教育实际工作。
有人为了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主张将课外活动更名为“第二课堂”。应该指出,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作为“课堂”,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有其特定含义,一般是用作课内教学形式的表述。“第二课堂”的提法含混不清,模糊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界限,使人忽视课外活动固有的特点和任务,甚至导致把课外活动变成变相的课堂教学。应该肯定,课外活动是重要的,而它之所以重要恰恰在于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如果以为只有借助“课堂”这一概念才能表达它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学校还有生产劳动、团队活动、学生社会工作等,这些也是重要的。岂不是还要提出“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第五课堂”?这样处处是“课堂”,必然把“课堂”、“课外活动”等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其结果势必削弱课堂教学,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