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自屠呦呦老人确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就变成了一位耀眼的明星。她当年赠给她人的书被高价拍卖,她的故居变成了旅游胜地,甚至连一些专业的中医读物,也被冠上“屠呦呦”“诺贝尔”的标签卖到脱销了。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解析】
屠呦呦老人已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她配得上所有的荣耀与致敬,对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们致以最高的礼遇也无可厚非。但是社会上如此的“热情”,难免会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对文化名人的过度消费,很容易致使其本人失去原有的创作与创造激情。获奖本是好事,但如不能冷静对待就会变好为坏事。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在获诺贝尔奖后再无新作,去年接受采访时他也曾说:“如果没有诺奖插了一杠子,新作早就出来了”。
另一方面,对名人文化效应的榨取,也在过度娱乐和浅薄无聊中消解了科学精神的严肃与宏大,稀释了本该珍视的科学态度。屠呦呦获奖,更应该传递的是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细心钻研、淡泊名利,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
因此,社会需理性面对:
首先,做到不打扰。屠呦呦老人在获奖之后,告诫老家的亲戚不要宣传,这种清醒令人肃然起敬。已85岁高龄的她希望不要宣传,我们也应该尊重她的建议,起码不那么狂轰乱炸。
其次,要做到不造神。据报道,屠呦呦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是在高三时急起直追,顺利考入北大。说明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才。因此,更该还原真实的屠呦呦,而不是把她塑造成天纵英才式的人物。
最后,要做到舆论的正确引导。与其她国家相比,我们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仅仅是实现零的突破。比起过度消费名人,我们更应该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学机制,以激励中国足彩网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