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5:五大政策支柱
【政策动态】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中国足彩网获得感。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解读】
五大政策支柱,作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顶层设计”,唯有有效把握,才可真正推进侧结构性经济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助力。
所谓“行稳才能致远”,第一支柱中的宏观政策要“稳”,作为全局及首要之举,唯有“稳”,才能有效推进积极货币政策的实施,推进简政放权中让利于社会的真正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的全局性。
所谓“经邦有术”,第二支柱中的产业政策要“准”,作为各大产业政策的重大改革时期,唯有“准”,才能把握结构性发展的大方向,用科学、高校、务实、管用的发展政策,来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强国建设,才能有效推动创新性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所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溪流,故能就其深”,第三支柱中的微观政策要“活”,在宏观政策要稳的全局中,唯有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全方位做好公共服务工作、保护企业真正利益、有效破除市场壁垒与地方保护,才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动,增强企业信心,提供源源不断发展动力。
所谓“实干兴邦”,第四大支柱中的改革政策要“实”,意在强调众多改革都需落到实处,需勇于开辟改革试点,真切发挥基层的创新力量,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所谓“民为邦本”,第五大支柱中的社会政策要“托底”,与群众路线一脉相承,意在强调群众利益永远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供好、保障好、落实好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才能真切实现为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发展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