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调查发现,4名儿童均为留守儿童,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3岁,父母均在外打工。据亲属介绍,1个月前,4个孩子便因没有生活费而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就是去年的玉米。因为太穷,平时孩子们便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凑合吃。4名留守儿童的父亲虽留有联系方式,但一直处于联系不上的状态。
事件2:2015年8月3日晚,贵州毕节市某村发生两名留守儿童死亡的命案。目前公安机关认定死者系他杀,死者父亲已赶往家中配合调查。通报称,死者家庭成员共4人,父亲张习九、长女张云鋜(17岁,中学学生),以及两名死者——次女张云钰(15岁,休学在家),儿子张云海(12岁,小学学生),母亲已故。前一天晚上,张习九回贵阳,当天晚上,长女张云鋜走亲戚,夜宿亲戚家中未归。虽说3个子女均由父亲张习九抚养,但实际上,张习九这几年都在贵阳做泥水工,孩子们是留守儿童。
事件3:2012年,5名身份不祥的男童,因躲进垃圾箱避寒取暖,不幸一氧化碳中毒,全部身亡,其年龄均在10岁左右,最大的约13岁,最小的约7岁。
接二连三的留守儿童受害事件已将贵州省毕节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以血淋淋的方式将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引入了公众的视野。痛惜娇小生命逝去的同时,公众中国足彩网的是心中存疑:4名留守儿童集体自杀?5名留守儿童烤火闷死?2名留守儿童被人他杀?小小年纪却遭遇如此境遇,留守儿童究竟缘何遭此黑手?贫穷平静的山村因此些事件一度攀升至搜索热点,贫穷现状得以更加真实展现世人眼前,儿童被害本应痛心疾首,由此带来的国家关注、社会同情、民众援助却又似乎冲淡了悲剧带来的沉痛心情,仿似平静水面的颗颗小石子,震荡过后只余平静……
小小年纪已然逝去,横亘在每个人心头的怜悯之情却不应就此打住,尤其是如花年纪的小小孩童,本应在父母膝下环绕,感受天伦之乐,本应在学校打打闹闹,畅游知识海洋,却过早夭折。作为广大贫穷落后地区的缩影,作为广大贫穷山村的缩影,毕节不是个例,而是不幸被选中的代表。感慨落后地区生活艰辛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的是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
伴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与流动大军同时产生的还有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截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这一群体已经达到了6102.55万人,也就意味着5个孩子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留守”意味着“留”和“守”,留下的是村里,守住的是老家。为改善生活,父母纷纷外出,留守儿童只能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抚养,如此情况尚属幸运,题中的4兄妹却令人万分同情,小小年纪独自生活,仿若孤儿一样。
通过搜集多方事例,发现留守儿童生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监护不力,文化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再加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理念落后,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及时,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二、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令人担忧。留守儿童多为未成年儿童,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仅易受外界诱惑腐蚀,而且人身存在安全隐患,媒体就曾披露,广西某乡村的一位留守女童,从11岁开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遭到多名中老年人性侵。令人心痛的是,直到愤怒的父亲报了案,受害小女孩都不知道这样的事会对她自己造成多大伤害, 甚至在法院做出判决后,村里有些妇女反而说那些老人是被小女孩害了……
三、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物质上的满足固然能让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一些,但心理上的关爱于儿童而言,却最最重要且迫切。一般人眼中的亲子互动、天伦之乐,在留守儿童这里却被划归到了奢侈品的行列,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因长期远离父母,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身心健康无人关注,极易形成扭曲的人格,更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既是国家的责任,又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发力,多管齐下,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