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要关注生活中的英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种习惯所带来的力量,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如何去关注,是只是留意生活中所看到的英文,还是要去考究每一句我们所看到的英文?其实,当习惯已经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有当习惯成为自然的时候,成为本能,在我们的血液骨髓里面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它微妙的力量。
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们去超市的时候不要带钱,带一个本子,进去不买东西,只记录单词,把对物质的奢求和欲望都转化成动力,最后的结果是,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使得和生活相关的单词量得到提升。这种方法挺好,毕竟它是在模拟到了国外后的生存环境,因为到了国外以后,进超市买菜,经常出现不光这些东西的名字不认识,就连菜本身也不认识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积累,从熟悉的到陌生的。不过,如果我们在国外,尤其是在英语国家,所关注到的英文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某些表达的来源呢?如同热剧《蜗居》里面的马克问关于英文中“wear”什么时候在中文里面表示“穿”什么时候表示 “戴”,的问题,其实可以用固定搭配或者语言习惯去解释,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原因的话,证明我们开始按照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学习的效果相信应该更好。何况,我们现在身在非英语国家当中,生活中看到的英文不一定都是对的,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并且思考这些英文呢?下面举几个例子吧,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可能教授,也不能完全模仿,所以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个启发吧。
曾经经过一个酒吧,看到门口的牌子上写道:“Women are not allowed to have children to the bar”。相信本意是“女性不要把孩子带进酒吧”,但是却给人的感觉是“女性请不要在酒吧里面生孩子。”囧,明显里面的have应该换成take效果精准,不过说来也怪,就算换过来了,难道暗示着男人就可以带小孩儿去酒吧吗?百思不得其解,所以不思了。
曾经在动物园玩,看到一句话:“Do not feed the animals. If you have suitable food, please give them to the guard on duty.”可能是我太吹毛求疵,反正和一些外国朋友探讨过,看完第一印象是:“请不要随便喂动物,如果有合适的食物,请喂给旁边值班的安保吃。”囧,明显里面的give可以换成hand in,至少意思是没有大的问题的。
去参加辩论赛的时候,经过一家自助餐馆,由于马来西亚的很多店开业都很晚,所以当时没有营业,不过门口的牌子吸引了我(因为没有汉字,只有马来文和英文,所以我当时很好奇的去看了一下),上面写道“after 7:00 free to eat kids for half price.”明眼人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七点后,自助餐,儿童半价。”,但是由于没有逗号的时候,在kids后面停顿一下,结果成为“七点后,自助吃儿童,半价。”囧,是不是有点没事儿找事儿型?
进厕所的时候看到上面一行字“便后请冲水”,下面一般不配英文,在成都良木缘喝咖啡的时候,看到上面的英文是“flush after use”,觉得翻译的不错,flush自然不用说了,而且把“便后”翻译成了after use,隐去了一些不雅的词汇(毕竟不能说flush after pee or/and shit),后来和老外聊到这个,他们说这个表达具备很大的强制性,也就是说,一个人上厕所,看到里面有一坨没有冲,或者没有冲下去,或者冲下去了又浮上来,难道他就不能flush before use而要忍着这一切?难道一个人有癖好,就不能flush during the use? 我听完后只有对老外说,ok, you may flush at any second throughout the u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ill the very end。老外疯了。我曾经在GOOGLE里面搜索到相关的图片,看到一种表达,叫做“flush the toilet”,老外说,直接用“flush”就可以了,最多加上一个词—Please,想想也对,在厕所里看到这个字,谁都知道应该冲什么,而且大家习惯如果真的好到一定程度了,什么都不写,厕所里面一定会出现“便池里没有留下我的印记,但我已用过”的状态,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在国外只会有中文的告示,让我们冲水。如果就这个话题继续联想,发现中国厕所里面让我们记得冲厕所,用了各种方法,比如“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难道英文真的译成阿姆斯特朗叔叔的山寨版—a small step forward, a giant leap of civilization. 那岂不是越站得近越文明?也许“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更有意味,不仅达意,还能押韵,英文也可以表达成“enter in a rush, exit with a flush。”这个算是不错的版本了,意思到了,押韵做的也不错,不过也不是特别完美,毕竟没有关联词的翻译让老外更加摸不着头脑,难道中国人上厕所一定要冲刺然后冲水?还是大家注意下自己的行为,让这样的后续问题直接从根本上解决吧。
在日本的一家超市,上面牌子的意思是“买三送一”,英文是“3 buy, 1 get”,顾客无语,不明白为什么三个人买了,一个人得。后来有人改成“buy 3, get 1”,大家更窝火,凭什么买了三个才能拿一个走。于是又有人改成“buy 3 and get 1 free”,大家明白是要送东西了,但是不知道到底这个1是三个里面的还是三个外面的,于是有人改成了“buy 3 and get another free。”看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了。类似的版本还有很多,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3 paid, another gained”意思到了,押尾韵,符合口号的要求。
其实这些看似细小的表达,在很多时候都能够激发我们英文学习的思考能力,而一种语言,只用摄入了思想,才会变得更加有生命力,更加具有灵魂。所以,仅仅关注语言现象是不够的,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这样一种关注加上思考的习惯,而在加入自己思想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学习语言找到了中国足彩网的意义和乐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