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
绪论
一、微生物的定义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发现、创立和发展)
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四、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1节 细菌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繁殖及群体(菌落)形态
第2节 放线菌特征及分类
第3节 蓝细菌简介
第4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简介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1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第2节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生活史及菌落特征;一些常见常用酵母菌
第3节 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1节 病毒化学组成、形态构造、分类及繁殖方式;噬菌体结构、繁殖、检查及防治
第2节 主要亚病毒
第3节 病毒的主要应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1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要、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营养要素来源与功能
第2节 微生物营养类型、自养与异养微生物
第3节 营养物的吸收、单纯与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与基团转位;代谢物分泌
第4节 培养基配制原则、种类
第五章 微生物新陈代谢
第1节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质脱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由丙酮酸出发的发酵类型;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第2节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及种类;光能自养微生物及光合作用;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第3节 生物合成三要素及其产生;固氮微生物及生物固氮机制;肽聚糖合成与氨基酸合成
第4节 微生物代谢调控机制、类型及应用。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第1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测定方法
第2节 纯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连续培养与同步生长
第3节 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辐射、干燥、渗透压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培养法
第4节 灭菌,消毒概念,各种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常用消毒剂、化学治疗剂作用与微生物抗药性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1节 遗传变异概念,三个经典证明实验及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水平
第2节 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自发性与不对应性证明;基因突变机制;紫外线对DNA损伤及其修复
第3节 菌种分离筛选;自发突变与育种;诱变育种;营养缺陷型和抗性突变株筛选
第4节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准性生殖);基因工程概念、一般步骤及应用
第5节 菌种衰退防止、复壮措施与菌种保藏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1节 生物体内正常菌群,土壤、空气、水及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微生物
第2节 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概念与实例
第3节 微生物在碳素、氮素、硫素和磷循环中作用及细菌冶金
第4节 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与转化,水污染源及指标,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处理法,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法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1节 传染与传染病及决定传染的因素;传染的可能结局
第2节 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及作用,正常体液中抗微生物因素
第3节 参与特异性免疫组织,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抗原定义、种类和性质及微生物抗原结构;抗体定义、种类、结构、形成一般规律与机理
第4节 抗原抗体反应一般特点及反应组成;主要抗原抗体反应(凝集、沉淀、补体结合反应);现代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病理(变态反应):概念与类型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1节 通用分类单元,常见微生物拉丁学名
第2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3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第4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结束语
微生物学的展望
一、微生物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
二、现代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三、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世纪”中的作用
四、大力开展我国微生物学研究
五、学好微生物,推动人来进步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
参考书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