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招聘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考试属选拔性质的考试。考试大纲体现大学本科政治学和政治教育及相近专业的水平。大纲是考试命题和应考人员备考的根据。编写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帮助应考人员了解考试的内容为应考提供复习范围和备考的水准及要求,为选拔合格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服务。
二、考试范围
1.本大纲以大学本科政治学和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为依据,以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结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本大纲共分10个部分。其中,第l至9部分是专业主干课程;第10部分是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第1至5部分是专业基础理论考核的重点。
3.考核的内容及要求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理论观点的分析,基本教学教育技能的初步运用。
4.大纲对一些掌握有一定难度或参考书中的观点和表述不太一致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了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阐释,考生在使用本大纲时应加以注意。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对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及其理解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三个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问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实践的本质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5.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三)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实现途径与条件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2.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四)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实质和核心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转化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含义及其理解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经济结构
2.政治结构
3.文化结构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
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三)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4.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